脚底按摩穴位图【实用】脚底按摩穴位图【实用】足部与全身脏腑经络关系密切, 承担身体全部重量, 故有人称足是人类的“第二心脏”。有人观察到足与整体的关系类似个胎儿平卧在足掌面。头部向着足跟, 臀部朝着足趾, 脏腑即分布在跖面中部。根据以上原理和规律,刺激足穴可以调整人体全身功能,治疗脏腑病变。人体解剖学也表明脚上的血管和神经比其它部位多, 无数的神经末梢与头、手、身体内部各组织器官有着特殊的联系。所以, 单纯对足部加以手法按摩,就能治疗许多疾病。足部按摩的常用手法之一叫做单食扣拳法, 用食指的关节部刺激有关部位。它主要用于脚底部, 因为按照足部反射区分布, 有很多内脏反射区全在脚底, 必须力度比较大, 才能起到有效刺激作用。脚内侧、脚面是骨膜, 所以要柔和地刺激, 不能刺激力太大, 容易把骨膜伤着。按摩双足治疗疾病和保健五个必须选择的反射区: 第一个反射区就是腹腔神经丛; 第二个反射区是脾脏; 第三个反射区是肾脏; 第四个反射区是输尿管; 第五个反射区是膀胱。这五个反射区是在按摩的开始或结束时,都必须加强的五个反射区。在进行足部按摩时, 要因人而异, 手法灵活运用, 按压区位时, 要进行适度持续性的刺激, 有正常的压痛感最好, 应以反射区内压痛最敏感部位为重点, 当体内器官发生病变时, 双足相应的反射区会有针刺感。另外, 进行足部按摩时应保持室内清静、整洁、通风, 按摩前用温水洗净足部, 全身放松。按摩每个穴位和病理反射区前, 应测定一下针刺样的反射痛点,以便有的放矢。按摩结束后 30 分钟内患者应饮一杯温开水, 这样有利于气血的运行, 从而达到良好的按摩效果。(大脑): 位于两足足底拇趾趾腹的下部,左、右侧大脑的反射区在足部呈交叉反射。适用于高血压病,脑血管病变,脑震荡、头晕、头痛、失眠,中枢性瘫痪,视觉受损伤等病症。额窦:位于两足拇趾靠尖端 1cm 的范围及其他八个足趾尖端,呈交叉反射。适用于脑中风、脑震荡、鼻窦炎、头痛、头晕、失眠、发烧及眼、耳、鼻、口等病症。小脑( 脑干): 位于大脑反射区的后外侧。左、右侧小脑在足底部呈交叉反射, 适用于脑震荡、高血压病、头痛、失眠、头昏、头重等病症。脑垂体: 位于两足拇趾趾腹正中央, 适用于脑垂体、甲状腺、甲状旁腺、肾上腺、性腺、脾、胰等内分泌系统病症。三叉神经:位于两足拇趾趾腹的外侧约 45 度处。呈交叉反射。适用于偏头痛、面瘫、腮腺炎、耳疾、鼻咽癌、失眠、头重等病症。鼻:位于两足拇趾第一节趾腹底部内侧,约 45 度处,呈交叉反射。适用于急慢性鼻炎、鼻出血、过敏性鼻炎、鼻息肉、鼻窦炎等病症。颈: 位于两足拇趾根部, 即小脑反射区下方。适用于颈部酸痛、颈部扭伤、落枕、高血压病等病症。眼: 位于两足底第二、三趾根部。适用于视神经炎、结膜炎、角膜炎、近视、远视、复视、斜视、散光、视网膜出血、白内障、青光眼等病症。耳:位于两足底第四、五趾根部,呈交叉反射。适用于外耳道疖肿, 中耳炎、耳鸣、重听等病症。斜方肌(颈、肩部): 位于两足底眼、耳反射区下方。适用于颈肩背酸痛、手无力、麻木、肩活动障碍等病症。甲状腺: 位于两足底第一趾骨和第二趾骨之间, 呈带状。适用于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功能减退、慢性甲状腺炎、亚急性甲状腺炎等病症。甲状旁腺: 位于两足底内缘第一趾骨与第一趾关节处, 适用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脚底按摩穴位图【实用】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