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上思量①把一张六尺宣纸徐徐展开,铺在宽大的案上。两边用厚重的镇纸压住,纸面一下子
就平整起来。我的心情也随之渐渐平静,眼前宛若出现一片素淡的旷野、一片晴朗的天幕、一
片水波不兴的宽阔河面。 ②真的要下笔,我反而谨慎了。对如此精良的雪一般的宣纸我一直
心存郑重。有好几次,柔软的羊毫在砚边濡染了润泽的墨汁,我提了起来,踌躇再三,还是把
笔搁下了,那个时刻似乎还未到来。 ③通常我不是这样。平时用廉价的宣纸练字,废纸千
万,每一张都在线条的纵横交错中默契淋漓,写到密不容针方才放弃。无数的廉价宣纸训练出
了一个人的胆量,还有手上准确精到的技巧。那些附庸风雅的人,他们对于宣纸轻慢、漠视的
眼神,我是一直【耿耿于怀】的。上乘(ch e ng)的宣纸,遭逢了没有技巧储备、没有性情濡
养的拙(zhu6)劣书手。他们不管不顾,一笔下去,肯定不行,揉搓丢弃;再来一张,还是不
行。结局是可望而知的。这种人永远都无法成为严格意义上的书法家,他们不惜纸,更不善用
纸,只是以蹂蹒糟蹋纸为快意。 ④少年学书,成年以后把笔挥毫成为我的专业,更成为精神
上的倚重。我经常把自己关在书房内,把玩古帖,独自书写。书法给予我的快乐就是这种独立
性,可以避免受人牵绊(pan),也不必迁就他人,享受孤独之趣,因此才得笔无凝滞、圆融
无痕。琴师抚琴与书法家动笔极为相似。白居易在《夜琴》中说:“自弄还自罢,亦不要人
听。”正是在自弄自罢中,深入自己的精神世界,忘怀俗事,不知今夕何夕,今世何世。抚琴
和挥毫都有一种萧疏感,他们甚至【相辅相成】。秋风黄叶,林壑清肃,这边琴师弹的是《渔
樵问答》《平沙落雁》,清逸的琴声汨汨而出,冲和疏淡。那边的书家静听中凝神绝虑,墨香
氤氲,填词抒怀,笔底清旷飘逸。秋色点染,琴音笔调都附着了萧疏淡远的韵味。琴声随风而
逝,而形于纸上的晕化之痕,却可以留存下来,成为一次雅集的印迹。 ⑤少年时我曾想改学
绘画,色泽斑斓的画面,那么富贵、冶艳,整个世界就像浸在缤纷的春光里。人进中年,浮艳
心思已渐消遁,对于色调的喜爱也重新规划分野。一个人不可能长期面对喧闹的视觉对象,就
像我们不敢长久仰望炽热的骄阳。而皎洁的月光,它的澹泊之色,让人可以长久注目,感受到
它的亲和与抚慰。相比于泥金、泥银、大红镶嵌龙凤纹路的宣纸,我更喜欢素洁如雪的玉版
宣,它驱逐了富贵、妖烧的气息,显得孤寂、清寒。 ⑥一个喜好在白宣纸上驰骋的人,他的
目光是平静安详的。素净洁白的纸,冰冷细腻的砚,竹木与毛羽制成的笔,汲日月精华的松枝
烧制成的墨,都是纯朴之物。书法家以此为己所用,天长日久,也如这些自然之物,质朴浑
成。⑦西晋时期人们争相传抄左思的《三都赋》,以致纸价上涨,留下了 “洛阳纸贵”的佳
话。那是一个欢欣鼓舞令人感动的场面,人人以笔墨相见,在宣纸上寄寓情怀。那是一个生活
节奏徐缓的时代,是一个在纸面上刻画性灵的时代。宣纸的使用率达到极致的时候,城市安静
下来,人人行止优雅,他们在一点一划的讲究中,心性被磨洗得从容安闲。而在物品包装越来
越华丽、文化作秀现象【层出不穷】的现在,古雅素净的宣纸日渐陌生,朴实无华的笔墨淡出
人们的生活,我们又该以怎样的方式来逼近心灵的深处。⑧爱纸惜纸,算起来也是我四十岁以
后的事。“惜墨如金”,也就是惜纸如金,每一
纸上思量阅读答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