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学科和年级):
11-20各数的认识(数学 一年级)
教材简解:
本单元主要使学生掌握20以内数的大小和11—20各数的说法和写法。这部分的学习内容在整个数的学习体系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它既是10以内数的认识的延续,又是100以内乃至更大的数的认识的基础,同时又为学习20以内的加、减法做好准备。
目标预设:
1、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1到20之间的物体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能正确数数、读数、掌握20以内的数的顺序。
2、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积极主动探索,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观察、操作和推理能力。
3、使学生初步体会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
重点、难点
重点:使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探索掌握1个十和几个一表示十几,能正确地读出11—20各数。
难点: 建立计数单位十的概念,掌握数的组成。
设计理念:
本节课是在学习10以内数的认识与加减法的基础上学习的,也是为以后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作准备。学生对11—20各数的认读应该不存在任何困难,而对于以“十”为计数单位及11—20数的组成认识不多,但这个知识却是后续学习的关键。因此,本节课的设计以通过动手操作帮助学生建立计数单位“十”这个概念为起点,逐步学会掌握11——20数的组成,并能够简单应用。
设计思路:
在正式教学前,先通过猜铅笔支数的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用自己探索出的方式摆小棒、数小棒,并在数小棒的过程中建立计数单位十的概念以及11-20各数的组成。接着通过游戏、操作等方式巩固已学知识,最后将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今天老师来上课的时候带了许多铅笔,现在老师抓了一把,要请小朋友来猜一猜,我抓的这一把有几支?生猜。(用“多了”、“少了”“多一点点”、“差一点点就猜中了”等引导学生)检验是否正确。老师展示。(学生一根根数)
二、提供探究机会,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
1、发现问题
师:刚才我们一根一根地数,小朋友们感觉怎么样?(生说:很麻烦、很慢)。那么小朋友你们有没有更好的办法,使别人一看就知道有多少根。
2、集体交流:总结出好方法。
3、数出10支铅笔,这是10个一,捆成一捆,就变成了1个十。
请小朋友们也数出10根小棒,捆成一捆。这一捆是多少根?是几个一根呀? 10个一根捆成一捆就是10根,我们说“10个一是1个十”。(板书并读一读:10个一是1个十)
4、师小结: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通常都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来表示1个十。
5、生摆小棒
⑴请小朋友们摆出12根小棒出来。
⑵比较择优
师:刚才小朋友们都摆过了,老师挑了几位小朋友的摆法,我们一起来看看。 讲解小朋友的摆法。(这位小朋友是2根2根摆的,2根,4根,……12根。 这位小朋友是5根5根摆的,5根,10根,12根。那我们再来看第三位小 朋友的摆法:这边一捆,这边2根。)
师:那么多的方法中,哪一种是我们不用数,眼睛一看就知道是12根的呢?
板书:12里面有1个十和2个一。
(还可以说)1个十和2个一组成12。
6、学习其他数的组成:16、13、19、11、15
A:和老师一起摆一个数;
B:学生动手摆个数。
交流:你摆的是几?你是怎么摆的?也就是
数数、读数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