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算子·咏梅》教学设计
课 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运用“吟读—译读—研读”三步阅读法,通过小组活动,整体感知该词内容。
2、结合时代背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该词托物言志的写法。
学习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请看:这是什么花?你能用一个词语或一句诗词说出你对梅花的感受吗?对呀,梅花是岁寒三友之一,无论是“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的芳香四溢,还是“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的铮铮铁骨,梅花一直是文人墨客歌咏的对象。今天我们一起走近陆游,拾起从他衣袖间飘落的一树梅香,轻嗅它的芬芳,感受他的忧伤。
解题
同学们,你能从题目中获得哪些信息?
卜算子:词牌名。咏梅:题目。这是一首咏物词。
出示学习目标
1、运用“吟读—译读—研读”三步阅读法,通过小组活动,整体感知该词内容。
2、结合时代背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该词托物言志的写法。
三、“三步阅读法”理解词意
俗话说“三分诗词,七分读”,读是学习诗词做好的捷径。今天,我们用“三步阅读法”来学习这首词。三步阅读法即:吟读、译读、赏读。
1、吟读—读梅
所谓吟读:就是用吟咏的方式来朗读,也就是朗读时要一咏三叹读出节奏,要入情入境读出韵味。
要求:(1)读准字音。(2)读出节奏。
学生自由读,齐读,男女生各挑一名代表比读。
—知梅
诗歌是想象的艺术,是语言的艺术,翻译诗歌要充分发挥想象,同时,还要讲究语言的优美。
译读时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进行合理的想象和补充,把词句描写的画面生动形象地呈现在我们的面前。
学生根据课下注释和自己的文言积累翻译诗词内容。
在理解词意的基础上再以不同的方式读这首词,男女生代表进行第二次比读,大家说出与第一次比读的优劣。
-悟梅
(1)“这是一树 的梅花,请看上片(或下片) 句 词”。
请用以上句式说说你对词中梅的认识。
(提示:小组合作探究,结合词中意象所反映的意境谈。)
学生合作探究明白了了梅花的孤独、寂寞、不屈、孤傲……在这样的基础上再读这首词,女生代表进行第三次比读,大家说出与前两次比读的不同。从而实现有感情的诵读。
知人论诗 读透词心
台湾著名诗人郑愁予曾说:诗人写诗是写给两个“己”看的,一个是自己,一个是知己。这意味着我们在读诗词的时候,要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领悟流淌在字里行间的亘古情怀,成为作者的知己。
出示陆游的生平
《卜算子·咏梅》教学设计[19]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