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情绪有“高峰”和“低谷”,工作亦如此,也存在着“高峰”和“低谷”。笔者从事新闻工作多年,经常会有一个体会:每当自己在工作上有所进步后,总免不了有一段“低谷”期,感到新闻作品水准难有新突破;一旦度过这个时期,便又会有新的进步。询问同行,也是如此。 正是因为一个个“高峰”和“低谷”的螺旋式上升循环,才推动了一个个新闻工作者实现自己的理想,成就自己的事业。 “低谷”期或短或长,那么如何通过自身努力,快速走出工作上的“低谷”期,以求得事业上的突破发展? 笔者在多年的新闻工作实践中,总结出了一些经验,现与大家共同探讨。 从事业追求上突破―― 一个对新闻事业执著追求的人,一个对新闻工作如痴如醉的人,才能在新闻业务的探索上精益求精,从而不断走出新闻工作上的“低谷”期。 “低谷”的出现是客观规律,谁也无法改变工作上的“低谷”。然而,“低谷”的出现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得过且过,任其发展,不求突破,甚至由此导致滑坡。 突破新闻工作上的“低谷”要下苦工夫。首先必须要有追求,要有对事业的追求。对于新闻工作,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有人把它看做是一种职业,有人把它看做是一项事业。职业和事业,虽一字之差,但意义却是不同的:职业,是一个人在社会中所从事的作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工作;事业,是一个人所从事的,具有一定的目标,对社会发展有影响的活动。简言之,职业是谋生的手段,事业是一种终生的追求。把新闻工作作为职业的人,不可能追求突破工作上的“低谷”,因为他们搞新闻只是为了“谋生”而“打工”。而只有那些把新闻工作作为事业来干的人,才会不懈努力,以求尽快缩短工作上的“低谷”期,迎来事业上的新突破。 从精神、学养上突破―― 新闻写作是一件永无止境的事,也是一件艰苦无比的事情。 中者学会的主要创始人和领导者之一范长江说:“一个记者,如果能为一个伟大的理想工作,那是很值得‘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 正因为我们有对新闻工作“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追求,我们才会有在新闻工作上孜孜不倦的追求和努力,也才会有突破工作“低谷”期的巨大精神动力。 光有精神上的吃苦准备还不够,还要有学养上的积累,才能为走出工作上的“低谷”打下坚实的基础。 古话说得好:活到老学到老。尤其是对处在当今信息爆炸时代的我们来说,更要随时提高自己的学养,以便更好地为人民大众服务好。 要提高学养,就必须及时学习和“充电”。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在当今物欲横流的时代,我们新闻工作者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要有韬奋精神――“以人民大众的进步和民族的解放为目的;以人民大众的立场为出发点;以人民大众的利益为要求”。有了崇高的理想和精神追求,我们才能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也才能更好地远离浮躁,静下心来学习。也只有具备了勤学苦练精神和孜孜不倦的刻苦学习精神,广大新闻工作者才能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拓展自己的视野,创新自己的写作思路,也才能尽快走出工作上的“低谷”,迎来事业上的“高峰”。 从实践上突破―― 新闻这条路,是艰难的。 新闻工作者是智力劳动者行列里的“苦行僧”,一辈子注定要奔跑,行千里路,访万家事,饱经风霜,遍尝艰辛,而又要有僧人的笃定与虔诚,才能写出一篇篇“顶天立地”的报道和“让党和人民都满意
走出人生低谷 [走出“低谷”]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