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七年级下历史教学设计.docx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七年级下历史教学设计
贞观之治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唐朝建立、贞观之治和武则天的统治 等基本史实,为进一步学习和掌握唐朝的历史奠定基础。
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贞观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培养学 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对唐太宗和武则天进行 简单的评价,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人 物的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唐太宗、武则天二帝的开明思想 及其开明政策,促进了唐朝的繁荣,从中体会到杰出人物对历史发 展所起的一定推动作用。
【教材分析】
本课的主题是唐朝第一个盛世一一“贞观之治”。
本课的重点是“贞观之治”。唐朝是我国历史上少有的封建盛世。 唐太宗居安思危,以史为鉴的开明思想和政治远见,在中国封建帝 王中是罕见的。唐太宗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有利于社会的发展, 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促成了 “贞观之治”的出现。贞观之治为唐 朝进入鼎盛时期一一“开元盛世”奠定了基础。
本课的难点是:如何帮助学生对唐太宗、武则天等历史人物做出 恰当的评价。对于初中学,他们评价一个人物,往往会带有感情色 彩,从“好”或“坏”出发,而不能客观地分析,这就需要教师加 以引导,使学生能够掌握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方法,即遵循实事求 是的原则,看他对历史发展,尤其是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
【教学过程】
导入:引导学生回忆隋朝的繁盛,然后思考“为什么如此繁盛的 隋朝很快就灭亡了”,使学生理解隋炀帝的残暴统治,激化了社会 各种矛盾,导致农民起义的爆发。在农民起义过程中,
618年,隋 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一、唐朝的建立(略讲)
隋朝太原留守李渊在太原起兵,618年攻占长安,建立唐朝。
时间:618年开国皇帝:唐高祖李渊都城:长安
出示《唐朝疆域图》,强调唐朝长安城的位置。
二、贞观之治
出示材料:
[贞观十八年(644年),太宗]又谓曰:“汝(指太子李治)知舟 乎?"对曰:“不知。”曰:“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 载舟,亦能覆舟……”一一《贞观政要・教戒太子诸王》
学生讨论这段话的含义及从中可以得到的结论:由于唐太宗对君 民关系认识较为深刻(认识到人民群众的力量),贞观年间,他的治 国政策和措施就是依据这一思想而制定的。
从政治、经济两方面归纳唐太宗采取的主要措施(突出房玄龄、 杜如晦、魏征三个人物,也可以让学生讲述有关魏征的小故事,加 深印象,增强趣味性。)
1、注重总结历史经验教训,重视人民群众的力量;
2、注重发展生产,减轻人民负担;
3、崇尚节俭;
4、任用贤才、虚心纳谏。
唐太宗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出现繁荣景象,国 力逐步强盛。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三、女皇帝武则天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强调)
展示武则天画像,边引导学生看图,边简介武则天经历。
重点介绍武则天的统治,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重视发展农业 生产,二是破格提拔有才能的人。最后,引用郭沫若对其统治评价 的话:“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讨论:谈谈对唐太宗和武则天统治的看法。
小结:唐太宗、武则天都推行了比较开明的政治经济措施,促进 唐朝的繁荣强盛,对他们的统治应给予肯定。
作业:课后作业
一、教学内容生活化
生活是一切知识的源

七年级下历史教学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2072510724
  • 文件大小67 KB
  • 时间2021-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