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 无人会,登临意。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 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把栏杆拍遍梁衡初读文本辛弃疾是一位家喻户晓的作家, 但是,他的事迹并不是所有人都了解,你读完以后,对这位作家有了哪些新的了解?又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 文题思考: 为什么作者将题目拟为“把栏杆拍遍”? 大家想想“把栏杆拍遍”有哪些含义? 走进文本一个叫刘孟节的人, “与世相龃龉”,他常常凭栏静立,怀想世事,唏嘘独语,或以手拍栏杆。尝有诗日: “读书误我四十年,几回醉把栏杆拍”。——宋代王辟之《渑水燕谈录》“栏杆拍遍”往往表示借拍打栏杆来发泄心中说不出来的抑郁苦闷之气典故介绍作者读懂了这位爱国词人在痛拍栏杆时一定想起了当年的拍刀催马,驰骋沙场的英雄之势。而如今自己被迫脱离政治, 只许旁观,不得插手,更不得插嘴。空有一身力,空有一腔爱国热血,又能向何处使呢?唯有痛拍栏杆,把栏杆拍遍,才能发泄出郁积已久的悲愤之心。今天读其词, 总能清清楚楚地听到一个爱国臣子一遍遍地哭诉,一次次地表白,总忘不了他在夕阳中扶栏远眺,望眼欲穿的形象。?不满、愤懑、焦虑、懊恼、无耐、等待、企盼……辛弃疾与其他文人比较,他的唯一性表现在哪里?经历:以武起事,以词人终?词作:用刀和剑刻成蘸着血和泪涂抹而成研读文本辛弃疾的词为什么有这样的独特性? ——“真正的诗人只有被政治大事,所挤压、扭曲、拧绞、烧炼,锤打时,才可能得到合乎历史潮流的感悟,可能成为正义的化身。诗歌,也只有在政治之风的鼓荡下,才可能飞翔,才能燃烧,才能炸响, 才能振聋发聩。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灸,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点秋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嬴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体会词中作者的感情
《把栏杆拍遍》ppt课件2.ppt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