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诵基调的把握
(根据雪之声老师讲课录音整理,有增删,未经本人审阅)
在朗诵时,不同体裁和容的文章采取什么样的朗诵基调是非常重要的。基调不是简单的指音高、音低、音强、音弱。基调,是指作品的基本情调,即作品总的态度情感,总的色彩和分量,以及朗诵者的具体态度。感情色彩有喜、怒、哀、乐之分,态度有肯定、否定、批评之别,其中有分寸和火候的差异。朗诵者要从作品的针对性和朗诵的目的上去把握态度,更要以作品中的人物、事件、或者是情感和风格特点等因素去揣摩作品色彩的总特色。朗诵者可以通过声音来传达极为丰富的感情,产生巨大的,有时是震撼人心的感染力。这样使听众跟着去兴奋,跟着去激动,甚至跟着去落泪。使朗诵者与受众产生一种强烈的共鸣。这样才是一个高手,一个朗诵名家。因此我们要进行各种不同的基调变化上的训练,这样才能准确的把握各种作品的基调,才能达到良好的朗诵效果。以下对20种基调逐一进行讲解。
一、清新舒展的。要求:声音音量要偏小,声音柔和、抒情;气息深而长。如朱自清的《春》、《绿》、《荷塘月色》等。
二、高亢明亮的。要求:声音要庄重大方,采用宣读式的;吐字要有力度,力度要均匀;字正腔圆,粒粒外送(颗粒性强),有穿透力;气息要稳定、扎实、托底。一般都采用实声来表述。适合朗诵激扬的文字。如大会的结束语。例如:“同志们,从本世纪20年代起,几十年来,中国共产主义的先驱者们,中国人民数以百万的光荣革命烈士和革命战士,流血牺牲,英勇奋斗,奠定了今天中国的局面。在新的时期中,让我们继承先烈的遗志,在辽阔的祖国上,干出一番前人没有做过的伟大的事业吧!”这样的基调比较激扬,比较有感染力和号召力。这种基调可以用比较激扬的、有号召力的报告来练习。
三、热情赞美的。要求:声音柔中有刚,咬字力度要大些,但声不涩,气息沉实不断流。如《的秋天》赞美人,《白礼赞》赞美白树。这类文字,都属于热情赞美的文字。这类文字对所朗诵的人或事或物都有一种崇敬、赞美之情。
四、义正严辞的。要求:声音以刚为主,以实声为主,坚定有力而节制,吐字要颗粒饱满,字正腔圆;气息要沉稳、扎实,有丹田气做支撑,托声而出。朗诵时要有理有力,切忌高声喊叫。如描写英雄人物对敌人的。
五、低沉悲痛的。要求:用较暗、弱低沉、偏虚的声音来读这样的文字,胸腔共鸣比较多,节奏偏慢,字音缓缓的送出,有时是声伴字,有时是字伴气,或者是哭泣而出的,或者是断断续续的发音;气有时是颤抖的,有时是叹息。这种作品一般悲痛哀伤的色彩比较浓厚,心情比较沉痛。读这类文字的时候要求技巧比较高,情境再现一定要到位,要展开想像。如《大树下的春草》,《悼念周总理》,还有各种悼词,都是这样的基调。读这种文字是以情带出来的,多用胸腔共鸣。
六、轻松活泼的。要求:用声比较偏浅,音要高而柔和,口腔状态比较松弥,舌头要灵活,口唇稍用力,字音弹发的要快而饱满,气息灵活变化多,气息的偷、抢、借都要用到。这样才能读的俏皮,读的欢快,读的活泼。要抒怀,昂扬向上。读这类文字,发声状态比较冷的朋友,在读的时候,要开牙关,抬笑肌,唇部稍用力,要增强热情和兴奋感。这类文字和低沉悲痛的正好相反,一般适合女同志来发挥。如:“柳条青,柳条长,柳条随风在飘荡,摇来了春天,摇来了小鸟,摇的那湖水闪闪亮。”这种基调,文
朗诵基调的把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