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鸡产蛋孵化法机器孵化所需温度、湿度和翻蛋可以自动控制, 大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目前被广泛使用。在使用机器孵化时, 按其工艺过程, 应做好以下几项工作:①孵化前的准备: 孵化前对孵化室、孵化器要做好检修、消毒和试温工作。孵化室要求保温良好, 空气新鲜。孵化室的温度宜在 22℃左右,相对湿度要求在 55 %~ 60 %左右。天棚要稍高些, 最好离地面 3 米以上, 窗子要小。为保证室内有足够的新鲜空气, 孵化室应有专用的通风孔或风机。孵化器要离开热源, 并避开阳光直射, 以免影响机内温度。孵化室的地面、墙壁、孵化器及其附属设备均应彻底消毒。孵化器在使用前要认真检修, 防止中途出现故障。入孵前试温 2~3 天,待温、湿度稳定后,才能正式孵化。②上蛋:一切准备就绪后,即可上蛋正式孵化。因种蛋保存期温度较低, 为了上蛋后很快达到孵化温度,在种蛋入机前 12 小时左右移到孵化室中装盘, 而后放置到蛋盘架上预热约 12 小时。入孵的方法很简单, 只要将装满种蛋的蛋盘插入孵化机内的蛋架即可。要注意蛋架的平衡防止翻车。入孵时间最好安排在下午 4 点以后, 这样大批出雏正赶上白天,工作方便。一般立体孵化器每 5~7 天入孵一次;每台孵化器内有多批次孵蛋,且入孵时使每套蛋盘在蛋架上的位置互相交错,以便“新蛋”和“老蛋”能相互调节温度。③温度调节: 温度经过调节固定之后一般不要再动。刚入孵时, 由于开门放蛋, 散失部分热量种蛋和蛋盘又要吸收部分热量, 而使孵化器内温度急剧下降, 这是正常现象, 过一段时问会逐渐恢复正常。在正常情况下, 孵化器内温度偏高 1℃或偏低 ℃时, 即要检查原因, 予以调整, 要遵循前高、中平、后低的原则,全进全出入孵, 1-7 天为前期,用温 38-38 。5 度, 8-14 天为中期, 用温 37。 5-38 度, 15-21 天为生期, 用温 37-37 。 5度。如果机内多批种蛋同时孵化, 可按 37。8度。 21 时可提高用温《0。5 度》以利小鸡顺利出壳④湿度调节:定时观察挂在机门玻璃窗内的干湿球温度计,湿度偏低可增加水盘,提高水温;加速蒸发速度,或向孵化室内地面洒水, 必要时, 可直接喷雾提高湿度。一般每天加水一次, 外界气温低时加温水。 1-7 天为前期, 相对湿度为 60% , 8-17 天为中期, 相对湿度应为 50% , 18-21 天为后期, 相对湿度应为 70% ,⑤翻蛋: 孵化时, 每2 小时转蛋( 翻蛋) 一次。若手工翻蛋, 则要轻、稳、慢, 并记住转蛋方法。⑥照蛋: 一般在孵化期内于孵化 5~6 天和孵化 18~ 19 天进行两次照蛋, 也可在孵化 11~ 12 天再进行抽查照蛋, 以便及时检出无精蛋和中死蛋( 死胚) ,并观察胚胎的发育情况。⑦凉蛋: 凉蛋可使孵化器彻底换气, 同时间歇的低温还可促进胚胎发育, 增强活力, 有利于后期胚胎散热, 但如进气良好, 各孵化条件正常也可不进行凉蛋。如通风不良或利用同一孵化器出雏时则应进行凉蛋。一般每天 2~8次, 每次 15~ 40 分钟, 凉至蛋壳表面温度接近于 32℃即可。⑧移盘( 落盘): 在孵化 18~ 19 天最后一次照蛋后, 将孵化盘中的胚蛋移到出雏盘中,停止翻蛋,增加水盘,提高湿度, 准备出雏。9、拣雏: 鸡蛋孵至 天时, 开始大批啄壳出雏。见有 30 %以上出壳时, 开始拣出羽毛基本干的雏鸡, 同时拣出空壳, 每隔 4 小时拣雏一次。拣雏时, 不要同时打开前后机门, 以免出雏箱里的温度、湿度下降过快, 影响出雏。对出壳有困难的胎儿, 如尿囊血管已经枯萎, 尿囊颜色呈黄纸色, 则可以进行人工助产, 否则会因出血死亡。⑨清扫、消毒:出雏完毕,必须对出雏器、孵化器、孵化室等进行清扫和消毒。出雏盘、水盘冲洗干净后放人出雏箱内, 进行熏蒸消毒。如何来设计孵化房? 孵化场房的设计包括孵化房平面建筑布局与空气调节系统的设计。这两个方面并非截然分开, 毫无关联的。在设计的过程中必须统筹兼顾,也就是要把这两方面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首先, 应根据您要求的孵化量, 来确定预购置孵化设备的类型和数量。如果规模大, 蛋源稳定充足, 采用大型孵化设备当是最佳之选。反之, 采用中、小型孵化机。机型与数量的确定, 同时意味着孵化室各功能间的结构形式、面积大小的确定( 当然也应考虑到生产规模的扩大,留有一定的扩展空间) 。因为过小,则会造成空间狭窄,给以后生产流程带来不便, 影响生产效率。过大, 则必将造成前期投资不必要的浪费及日后运行费用过高。孵化房中应包含以下功能间:更衣室,淋浴间,蛋库,熏蒸间, 值班室, 配电室, 孵化间, 出雏间, 冲洗间, 存发雏间等。各功能间应以种蛋的入库, 消毒, 存放, 入孵, 出雏, 冲洗, 发雏的顺序排列, 以
火鸡产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