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镇建设经验材料推行“四化”拓宽小城镇建设融资渠道近几年来, ⅹⅹ县委、县政府坚持走“市场化、社会化、外向化、政府化”之路, 积极拓宽小城镇建设融资渠道, 有效地解决了制约城镇发展的投入“瓶颈”问题, 三年时间里, 共投入城镇建设资金近 10 亿元, 有力地推动了全县城镇化进程。目前, 全县城镇化水平已达 % , 其中县城建成区面积拓展到 平方公里, 城区人口发展到 18 万人, 成为全省文明卫生县城,全省小城镇建设五个试点县城之一。一、有效经营城镇资产, 推行投入市场化。我们借鉴外地的先进经验, 积极将城镇建设作为一项产业来经营, 以市场经营的方式、手段来经营城镇和管理城镇, 对城镇公益设施和公共资源进行市场营运,从中获取收益,促使城镇建设投入市场化。 2002 年以来,我们通过经营城镇资产, 共获取资金投入 个亿。一是盘活城镇土地聚资。我们由政府高度垄断土地一级市场,放开搞活二、三级市场,采取拍卖、招标和协议的方式,出让土地积累资金,并用行政和经济手段控制城镇建设对土地的占用, 实行土地有偿使用, 最大限度地发挥土地的经济效益,促进城镇建设以地生财,滚动发展。几年来,我们共收取土地出让金 个亿, 全部用于城镇开发和建设,开发道路 37 条,新建市场 8 个,停车场 7 个。二是拍卖市政设施经营权融资。主要对县城内部分公益设施实行统一管理, 公开拍卖, 放开经营, 变无形资产为有形资产。我们先后选择了县城人民西路、人事街、浯溪路、民生路四条骨干道路的户外广告权,浯溪大桥的广告发布权,县城公交线路出租权以及浯溪水厂经营权进行拍卖,每年可从中获取建设资金 1200 万元。三是实行市政资源有偿使用活资。按照“合理计价、保本微利、兼顾公平”的原则,对城镇给排水和排污设施,实行合理计价,按受益对象的使用率收取有偿使用费,每年可投入 60 万元用于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二、广泛聚集民间资金, 推行投入社会化。近几年来, 我们一直致力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城镇建设, 依靠社会的力量推动城镇发展, 促使城镇建设投入走上了社会化之路, 共吸引民间投资 个亿。一是制订优惠政策,鼓励民间投入。大力推行“两改革”、“五不限”优惠政策, 积极鼓励全社会广大农民、干部职工和个体私营业主到城区建房置业。“两改革”, 即改革审批程序, 改革户籍制度;“五不限”, 即不限身份、不限户籍、不限资金来源、不限建房面积、不限企业性质,只要有经济实力,都可以到县城和各建制镇集资建房,兴办企业,从而加大了对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地产市场的消费投入,县城建房面积每年都在 30 万平方米以上。三年来,共吸纳农民进城建设投资 9800 多万元;吸纳不同所有制法人投资 200 0 万元; 鼓励干部职工投资 3700 万元。二是发动社会集资搞基础设施。按照“谁受益, 谁投资”的原则, 发动广大干部群众集资进行市政设施开发建设。如县城陶铸路、黎家坪镇的东正街, 我们就采取了单位和群众筹资 70% , 城建部门负责 30% 的“三七开”集资办法, 共吸收社会资金 2700 万元。三、积极引进外地资金, 推行投入外向化。我们牢固树立以开放促开发, 以开发促发展的思想,在充分利用本地资金的基础上,打破过去限制利用外资进行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的做法, 以直接或间接的形式, 多渠道
小城镇建设经验材料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