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小城镇的建设与管理协调城乡发展步伐【摘要】协调城乡是发展中具有战略性意义的重大课题, 加强小城镇建设与管理是协调城乡发展的战略选择, 而当前小城镇建设与管理面临诸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本文在阐述问题的基础上, 提出了加强我国小城镇建设与管理,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对策。【关键字】城乡发展,小城镇建设,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一、加强小城镇建设和管理是协调城乡发展的战略选择。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老先生在对苏南小城镇发展状况进行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发表了《小城镇大问题》一文, 认为小城镇的出现可以使城市和广大农村之间布下相互交流的众多“节点”,把城乡有机衔接起来, 并从实践结合的角度, 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小城镇是发展农村经济和农村、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解决人口出路的一个大问题。小城镇在协调城乡发展中的作用,概括如下: (一)小城镇是城乡交流的平台。小城镇的发展加强了城乡之间的联系, 开启了城乡交融的大门。具体体现在: 小城镇是城乡信息交流和共享的平台,信息匮乏已经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 对农村的制约尤为突出, 在广大农村地区, 信息化建设和农产品市场信息体系建设滞后, 农民无法全面及时地得到市场信息, 必然会影响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节奏和农产品的销售。小城镇是一定区域内的、经济、文化中心, 具有一定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 基础设施相对较好, 协作能力相对较强, 信息相对灵敏, 人才比较集中, 是促进城乡信息交流的最好平台; 小城镇是城乡市场对接的平台, 我国买方市场已经形成, 城市大量工业品积压, 农村商品供应品种少, 选择余地不大,同时随着城市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城市对绿色食品、优质农产品的需求增大, 小城镇成为城乡互通有无、完成市场对接的平台; 小城镇是城乡人才流动的平台, 当前我国人力资源的结构性问题突出, 一方面城市具有较高文化素质的人才相对过剩, 而另一方面农村急需大量高素质人才, 同时又滞留了大量富余劳动力, 小城镇可以发挥在城乡人力资源的双向流动中的纽带作用, 通过劳动力市场的建立和就业信息服务工作的开展,引导城乡人才有序合理流动。(二)小城镇是深入农村腹地,传播城市文明和辐射农村经济的桥头堡。小城镇向处于广阔农村腹地的农民传播了城市的思想观念、技术信息、管理经验、生活方式等, 成为广大农民接触现代城市文明的媒介。小城镇的发展使许多农民的进城愿望变成现实,率先进城的农民以自己抚育文明的生活体验,向“后来者”展示着城市的魅力, 为城市化做着无声的宣传。而且小城镇的乡镇在资金方面对农村的“反哺”作用,使农业的规模化、专业化和机械化水平提高, 小城镇涉农企业的发展有效延长了农业产业链, 增加了农产品附加值和农民收入。(三)小城镇的快速发展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首先, 城镇是农村乡镇企业的最佳聚集地, 这既可以解决“村村点火、户户冒烟”、侵占耕地、污染环境等问题,又可以资源、环保、规模效益、公共设施等综合优化理想效果, 同时小城镇也是未来变动升级为小城市乃至中大城市的前提。从农业现代化内涵看, 小城镇为农业环境现代化提供了空间环境, 而空间环境是经济环境、政治环境和文化环境的依托和载体, 是实现农村现代化的基础; 其次, 从农业产业方面看, 小城镇发展为农业产业化提供了必要条件, 小城镇发展引导乡镇企业向小城镇集中, 吸引农业剩
小城镇建设论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