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三峡》是一篇以“山”为首,以“水”为纲,描述流经三峡的长江之水四季变化及其所带来的沿江壮丽景色的游记散文。
【学情分析】
初中学生由于接触文言文较少,对文言知识的积累还不够丰富,对文章整体的理解有难度。因此,在教学中,应让学生充分朗读,立足全篇,整体感知。以读来知、来感,在朗读中体会意境。
【教学方法】
1、诵读法。指导学生以多种形式反复诵读,在诵读中体会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最后达到熟读成诵。
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充分体现学生阅读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3、拓展练笔法。体会了文章写景特点后,练笔写景。
【教学目标】
1、了解文中所描写的三峡的自然景观,感受三峡的自然美。
2、把握本文景物描写的特点。
3、背诵并默写全文。
4、学习古人写景的方法,体会其语言的精妙。
5、通过教读本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达到背诵的目的。
2、学习本文抓住特点描写三峡自然景物的方法,体会文章整体布局的妙处。
3、通过反复朗读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丰富文学素养,进而产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我们学过李白的一首诗《早发白帝城》,还记不记得。
生:开始背(可能)
师:谁我们背一下。(找一学生背诵)
生:学生背诵《早发白帝城》
师:这首诗说的是什么地方(适时引导)
生:三峡(个别学生)
师:那今天我们就领略一下三峡的自然风光
二、新课:
1、检查预习
⑴作者知识
⑵《水经注》知识
⑶三峡知识
⑷该记住字形和字音的生字
学生个别提问,然后相互补充,一直到完整。
教师适当点拨评价,给予鼓励。
2、初读课文
要求:
⑴读准字音
⑵读准停顿
学生个别读课文,其他同学评价。(找出优点和缺点)
教师激励学生竞争朗读,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教师强调学生读不准的字音、停顿。
学生齐读课文,感受课文。
再读课文
要求:
⑴流利的读课文
⑵读课文,品析文意
⑶疏通文意,整体感知课文
①学生自读课文,达到流利。
②学生前后桌组合成四人小组,根据课文注释,小组讨论疏通文意,并整理出本小组解决不了的疑难字、词、句。
③小组提出疑难字、词、句,全班解决。
三、课堂小结
四、课后练习
1、再次串通文意
2、整理积累文中的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
解释下列字词:
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 夏水襄陵 不见曦月 或王命急宣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绝周谳多生怪柏 素湍绿潭 清荣峻茂
提问学生个别回答,不准确的相互补充。
教师评价,褒贬合理。
二、新课
1、三读课文。
要求:
⑴逐段朗读课文
⑵读时体会关键字
⑶体会景物的特点
学生读课文
①学生齐读第一自然段,找出关键字。
提问学生,陈列关键字。
关键字词:连、无阙、重叠、隐蔽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山的特点:
特点:山高岭连,中间狭窄
②第一组齐读第二自然段,找出关键字。
提问学生,陈列关键字。
夏季
《三峡》教学设计[299]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