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我的母亲》教学案
年级
八年级
学科
语文
主备人
王晶
复备人
教材版本
人教版
章节
第6课
课题内容
回忆我的母亲
教学设计初稿
复备记录
课标解读:
“课程目标”第四学段7—9年级“阅读板块”: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因此学习本课,需要学习整体感知文章,理清文章写作思路,能根据上下文及关键字词理解句子或者文段的含义,并感受课文的语言特点和作者表达的情感。
教学设计初稿:
【学习目标】
1.整体把握文章内容,了解回忆性散文的特点。
2.能合理选取叙述顺序进行文章的谋篇布局,学习叙议结合的写法。
3. 感受朱德母亲勤劳能干、坚韧顽强的美德,体会朱德对她的敬爱和怀念之情。
【重难点】
,学习叙议结合的写法。
2. 感受朱德母亲勤劳能干、坚韧顽强的美德,体会朱德对她的敬爱和怀念之情。
【核心素养】
欣赏文学作品,能调动自己的情感体验,对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或者情感能说出自己的体验,提升快速阅读散文的能力和品味作者感情的方法。
【学情】
本文是精读课文,也是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从心理上,学生对这种体裁有认为易于理解的心理,老师应该抓住学生这种心理,因势利导。对于本文的时代背景,学生比较陌生,也应该做一些拓展介绍,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资料链接】
朱德(1886年-1976),字玉阶,原名朱代珍,曾用名朱建德,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和军事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首。
《回忆我的母亲》选自《朱德选集》 ,是朱德同志在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后,以极其悲痛的心情写的一篇回忆母亲的文章,本文最初发表在1944年4月5日《解放日报》上,题为"母亲的回忆";1983年收入《朱德选集》时改为"回忆我的母亲"。
【课堂合作学习】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诗人余光中有一首著名的诗《今生今世》,诗里这样写道:今生今世,我最忘情的哭声有两次/一次,在我生命开始的时候/一次,在你生命的告终/第一次,我不会记得/是听你说的/第二次,你不会晓得/我说也没用。同学们猜猜,诗里的“你”是谁?(预设:母亲)没错,是“母亲”。“母亲”是最常出现在文学作品中的形象,是“爱”的代名词。今天,我们走进朱德在“第二次哭”时写下的这篇回忆性散文,去感受这位伟大的母亲带给朱德的巨大影响。
出示教学目标
1.简洁地概括与“母亲”有关的几件典型事件。
2.能合理选取叙述顺序进行文章的谋篇布局。
预习检查
朱德其人?
课后生词
溺死nì 私塾sīshú 瞒着mánzhe
佃农diàn 勉强qiǎng 迁徙xǐ
四、整体感知
主问题一:快速浏览文章,概括文章中与母亲相关的几件事情(教师提问)
母亲整日劳碌,煮饭、种田、种菜、喂猪,撑起我们家的生活。
遭受灾年,母亲没有灰心,和父亲决心送我念书。
我瞒着母亲远走云南参加革命,母亲给我许多慰勉。
我将母亲接到身边,母亲脱离劳动不习惯,回家继续劳动。
《回忆我的母亲》教学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