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学设计
设计者:王海军
一、 教学目标
⒈准确而流畅地朗读课文。
⒉掌握一些字词的特殊用法,并准确翻译课文。
⒊理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
⒋体会层层推理的论证方法。
二、 教学重点
1、了解一些文言实词的使动用法和排比句式的作用,疏通全文。
2、掌握文中的使动用法、通假字、古今字等文言文知识。
三、教学难点
理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实践意义,让学生明白担当大任的人必须经历艰苦的磨难。
四、教学安排: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1、青蛙在开水里逃生,青蛙在温水里死亡。
2、出示课题、作者孟子介绍。
3、出示教学目标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读课文
老师范读。请同学注意字音、节奏。然后自由诵读课文,指名读,然后全班齐读。
读准下列加点词的字音。
畎( )亩 傅说( ) 胶鬲( ) 孙叔敖( ) 百里奚( )
行拂( ) 曾( )益 拂( )士
2、疏通文意
教师指导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大意,并勾画出疑难词句。
师生共同归纳落实重要的文言知识。
A、介词 于
B、使动用法:
苦:使……受苦; 劳:使……劳累;
饿:使……经受饥饿之苦; 动:使……惊动
空乏:使……受到贫困之苦; 忍:使……坚韧
C、通假字:
曾:通“增”,增加。
衡:通“横”,堵塞,不顺。
拂:通“弼”,辅弼。
D、疑难词句翻译。
3、理解文章内容
细读课文,思考问题。然后交流。
(1)、短文中心论点是什么?
(2)、短文开头列举6位名人有何用意?
(3)、一个人经受磨练有何好处?(原句)
(4)、在短文第二段找出能分别论证“生于忧患”和“死于安乐”的句子。
(5)、短文使用了那些论证方法?
(三)、引申拓展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提出担当大任的人必须经过艰苦生活的磨炼。请(课前查找相关资料)补充一些例子,说说你的看法。
(四)、小结:
1、优越的条件容易消磨人的意志,腐蚀人的健康肌体,使人丧失成功的上进心;而艰苦的环境,无论坎坷的道路,却能磨练人的意志,增长人的上进心。美国剧作家帕特里克说的“痛苦使人思索,思索使人明智,智慧使人生命持久”,足以说明逆境的优越性。
2、和本文阐述的道理相似的名言警句有: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五)、布置作业
1、课外阅读《孟子》,积累语句,体会特点。
2、背诵、翻译全文,并搜集鼓励人艰苦奋斗、积极向上的名言警句和事例。
3、请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为话题,写一篇议论文。
(六)、 板书设计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
列举事实: 六位历史人物----(归纳)----逆境出人才
正:个人---- 处忧患,能进取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学设计[4]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