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教学设计
华川中学 李承东
学习目标:
1、在熟读的基础上 理解诗歌内容。
2、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3、准确流畅地背诵并默写诗歌。
教学重难点:理解诗歌大意,感悟作者之愁。
教学过程:
一、由“江南三大名楼”导入新课,介绍黄鹤楼:
同学们知道“江南三大名楼”吗?
湖南岳阳楼、江西南昌滕王阁、湖北武汉黄鹤。
欣赏黄鹤楼图片,介绍黄鹤楼盛景和诗词中的黄鹤楼。
二、初读古诗,感知大意。
1、(出示古诗)学生自由读,注意读准字音,把古诗读熟。
2、抽学生读,指导学生读出这首吊古伤今、抒写情怀诗的感情。
3、学生结合注释,默读弄懂诗歌大意,并与同桌互相说说。
三、读悟结合,逐联感受作者思想感情。
1、首联:用典引出黄鹤楼
诗人崔颢来到了黄鹤楼。介绍黄鹤楼来历的传说。
2、颔联:感慨仙人已去
望着巍峨瑰丽的黄鹤楼,他有什么感受呢? (空虚茫然)
3、颈联:描写登楼所见
诗人感慨之余,登上了这“天下绝景”的黄鹤楼,极目远望,他看到了什么呢?
4、尾联:抒发思乡之情
夕阳已斜,暮色渐合,诗人又看到了什么?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夜幕降临,寂寞就会随着暮色笼罩过来,尤其是四处漂泊的游子,那种愁绪更是深入骨髓。联系马致远《秋思》等诗句。
崔颢站在黄鹤楼上,极目远眺,看到了家乡吗?
(没有。武昌望汴梁,游子望断肠”啊!)
家乡汴梁(现河南开封),遥遥无踪.
难怪诗人才会朝着烟波浩渺的长江追问:“日暮乡关何处是?”难怪诗人才会朝着鹦鹉洲的萋萋芳草追问:“日暮乡关何处是?”难怪诗人才会朝着西斜的落日追问:“日暮乡关何处是?”
三、诵读,拓展升华。
再读全诗。
诗人的忧愁仅仅只是乡愁吗?
介绍崔颢生平。 你觉得此刻的崔颢,他还有什么愁?
(人生失意之愁)。
四、背诵并默写这首古诗。
五、总结。
崔颢的这首诗虽然只
《黄鹤楼》教学设计[13]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