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死者生前人格利益的民法保护.pdf.pdf


文档分类:法律/法学 | 页数:约1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死者生前人格利益的民法保护葛云松法学博士北京大学法学院讲师一问题的提出《民法通则》第 9条规定公民从出生时起到死亡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仅依此为逻辑推理则自然人死亡以后应不再可以享有任何权利但是自从 1989年天津荷花女案〔〕以来其他法律和司法解释上对死者生前的人格利益的法律保护问题已经多有涉及 1最高人民法院 1989年《关于死亡人的名誉权应受法律保护的函》认为吉文贞( 艺名荷花女)死亡后其名誉权应依法保护其母陈秀琴亦有权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2最高人民法院 l夕男〕年《关于范应莲诉敬永祥等侵害海灯法师名誉权一案有关诉讼程序问题的复函》称海灯死亡后其名誉权应依法保护作为海灯的养子范应莲有权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3最高人民法院 199 3年 8月 7日的《关于审理名誉权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第 5条死者名誉受到损害的其近亲属有权向人民法院起诉近亲属包括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 4最高人民法院 2(X) 1年 3月 ro 日《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第 3条规定自然人死亡后其近亲属因下列侵权行为遭受精神痛苦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赔偿精神损害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予以受理( 一) 以侮辱诽谤贬损丑化或者违反社会公共利益社会公德的其他方式侵害死者姓名肖像名誉荣誉;( 二) 非法披露利用死者隐私或者以违反社会公共利益社会公德的其他方式侵害死者隐私; (三) 非法利用损害遗体遗骨或者以违反社会公共利益社会公德的其他方式侵害遗体遗骨此外《著作权法》第20 条规定作者的署名权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权的保护期不受限制根据该法第 10 19 21条的规定发表权也是著作人身权的一种不能继承但是〔〕参见陈秀琴诉魏锡林《今晚报》社侵害已故女儿名誉权纠纷案最高人民法院中国应用法学研究所编《人民法院案例选》( 总第 3辑) 人民法院出版社 l卯 3年第97 页以下 22 死者生前人格利益的民法保护葛云松其保护期为作者终生和作者死后50年限于篇幅本文不专门讨论著作人身权问题〔 2〕从措辞来看著作权法明确规定了作者死亡后可以继续享有规定的著作人身权对于死者其他人格利益问题 1989年司法解释使用了保护死者名誉权的用语而 199 3年 2(X) 1年司法解释则有意删去了权字只规定死者名誉肖像等的法律问题关于人死亡后能否继续享有人身权的问题成为学术争论的对象(其中许多人专门讨论的是死者名誉问题) 学说上主要有下列几种观点 1死者权利保护说自然人死亡后仍然可以继续享有某些人身权其中有人认为自然人死亡后民事权利能力仍部分继续存在〔。有人认为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权利可以分离即尽管民事权利能力终于死亡自然人仍然可以在死后享有某些民事权利〔〕 2死者法益保护说自然人死亡后民事权利能力终止不再享有人身权但是死者的某些人身利益(人身法益) 继续存在法律应予保护〔〕有学者提出的保护死者的准名誉权的说法实质同于此说〔〕 3近亲属权利保护说自然人死亡后民事权利能力终止名誉权即告消灭但是在我国现阶段根据公民通常的观念死者的名誉好坏往往影响对其近亲属的评价因此侵害死者名誉可能同时侵害其亲属的名誉如果侵害则亲属可以以自己的权利为依据要求承担侵权责任〔〕还有学者指出纯粹侵害死者名誉时因为死者人格已不存在所以不是侵权行为;如果侵害死者名誉导致死者遗属名誉受损则属于侵害了遗属的名誉权;或者损害了遗属对死者的敬爱追慕之情也侵害了遗属的人格利益遗属均得请求停止侵害和损害赔偿〔〕〔〕笔者认为作者死亡后作品的正确署名和内容完整的确应当得到法律的保障但是以赋予死亡了的作者永久性的人身权并非良好的解决之道( 本文的许多分析可以适用) 完全可以规定死者丧失著作人身权但是赋予行政机关对于侵害死者生前的著作人身利益的行为加以行政处罚的权力(刑法上也可以有规定) 或者将著作人身权的性质视为同时为财产权并和著作财产权一起发生继承等著作权保护期经过后由国家以刑法或者行政法手段保护对于著作人身权的保护期限问题学术界有争论韦之先生认为作者死亡后其署名权作者身份权修改权消灭但是发表权保护作品完整权则可以继承但是保护期和经济权利相同精神权利保护期经过以后一旦有人侵犯作者的署名等其他人都可以起诉韦之礁荣德试论版权中的精神权利< 法律科学》 1989年第 4期在其他国家对死后的人身权(精神权利) 的保护方式有很大差异德国加拿大等国作者死亡即当然丧失全部著作权但是作者的精神权利发生继承日本似乎和我国现行法的规定类似参见郑成思《版权法》(修订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卯 7年第 275 27 8页〔〕民兵民事主体制度若干问题的探讨《中南政法学院学报》 1卯 2年第 1期郭林张谷试论我国民法对死者名誉权的保护《上海法学研究》 199 1年第 6期〔〕终柔主编《中国民法学民法总则》

死者生前人格利益的民法保护.pdf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ying_zhiguo03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6-06-12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