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 四季花老师讲中医基础理论
今天咱们开始学习中医基础理论, 本着去繁从简的原则, 对于某些不重要的
或虚无的理论性的东西咱们就不讲了, 这里只讲重点。 什么是重点呢?我认为中
医的精髓就是方证对应, 所以一切围绕辨证用方的都是重点, 其他与方证无关甚
至玄乎虚无的东西就不是重点了,所以就不讲这些了。
至于中医的形成和发展, 总的来说是劳动人民在不断的实践和总结中逐渐形
成和发展的, 这里我特别强调的是中医的形成和发展都应该归功于人民, 没有广
大的人民做实践基础,什么也没有。所谓的圣人,比如张仲景等,或许也是只做
了些收集整理的工作, 当然这些人的功劳也是不可抹灭的, 他们为中医的发展也
是俱有重大贡献的, 没有他们就没有今天中医的成就。 至于还有些人认为神创造
的中医,那更是胡说八道了。总之中医的形成和发展也不俱体讲了。
今天一开始咱们就学习一下中医的特点。
中医的第一个特点就是整体观念。 中医认为人体是一有机的整体, 是以五脏
为中心, 然后向外延伸构成的一个体廓。 比如心的延伸体就有小肠、 血脉、 舌头、
头发以及情志方面的喜等;肺的延伸体就有大肠、皮毛、鼻窍、以及情志方面的
悲等; 脾的延伸体就有胃、 肌肉、 口唇、 以及情志方面的思等; 肝的延伸体有胆、
筋、眼睛、爪甲以及情志方面的怒等;肾的延伸体有膀胱、耳窍、骨骼、牙齿、
二阴以及情志方面的恐等,这就是中医的五大系统。
这五大系统并不是单独存在, 而是通过各自的功能相互依存、 相互制约, 比
如心主血脉, 而血的运行又靠气的推动, 而气却又是肺所主, 血的运行不仅要靠
气的推动, 还要靠肝的疏通以及脾的统摄。 血要充足不仅要靠先天肾的资生, 血
的先天种子在骨髓中, 肾主骨藏髓, 还要靠后天脾的不断滋养, 中焦受汁化赤则
为血。 五脏就这这样在相互协调中工作, 而中医又借助五行的理论把他们构成一
个整体。
中医的整体观念不仅是指人体本身是一个整体,还指人与自然也是一个整
体,人生在自然界中,人就是自然的一部分,天人合一,人与自然无处不通。比
如鼻窍就与天气相通, 口腔则与地气相通, 天地之间人为中, 所以中医把鼻子以
下嘴唇以上的部位称为人中。 天为阳, 地为阴, 人在突然昏迷的时候往往阴阳也
就快离决了,阴阳一但离决也就完了,这时掐人中往往又能重新沟通天地阴阳,
使人起死回生。人体完全处于自然界中,人体感受的、呼吸的、吃的、喝的都来
源于自然, 所以自然界的变化往往会直接影响到人体的健康。 正气存内, 邪不可
干, 正气也就是指人体对自然变化的适应能力。 正气也是相对而言的, 并不是说
你脑袋硬,铁锤就砸不烂,那是不可能的。
人和社会也是一个整体, 人在社会中与其他人的沟通交往也时时影响着自身
的健康。
这个整体观念以后要时时体现在辨证、 用药的各个方面, 这里只记住这个概
念就可以了, 整体观念一是说人本身是一个整体, 再一个说的就是人与自然、 人
与社会也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以上讲的主要说的也就是中医的整体观, 记住
这个概念就可以了。
由于中医的整体观念, 就直接推演出中医的理论基础: 一元论。 一元论就是
一气论,中医认为世界万物都是由一气构成,气聚则有形,气散则无形。人也是
一样的,人
四季花老师讲中医基础理论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