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大班诗歌优秀教案.doc


文档分类:幼儿/小学教育 | 页数:约1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大班诗歌优秀教案
【篇一:大班诗歌《我想》教案】
我想 ⋯ ⋯
执教者:王冬亚
活动目标:
1、观察动物明显特征,理解诗歌内容。
2、 感受诗歌中的稚拙美,学习创编诗句。
3、 感受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情感。
活动准备: ppt ,两段音乐。
活动过程:
1、 听音乐,教师提问,导入课题。
师:在刚刚的音乐里,你们听到了哪些小动物?在哪里可以看到它
们? 幼儿自由回答。
师:小朋友回答得真好,今天王老师要带你们去一个地方,那里的
动物比动物园的还要多,那个地方就是 — — 大森林!你们想不想去?
那我们一起开小汽车去大森林吧!准备好了吗?我们要出发啦!
播放音乐,幼儿跟随音乐律动。
2、 播放 ppt ,感知诗歌内容。
师:大森林到了!大森林漂亮吗?看!森林里有什么?我们来到森
林做客,要和小动物们打招呼,做个有礼貌的小朋友。
幼儿打招呼。
(1)、师:瞧!小象宝宝来了,请小朋友和小象宝宝打招呼!看!
小象是什么样子的?如果你是小象,你想和小象做什么?
幼儿自由回答。
师:我看到小象有一个长长的鼻子,我是小象,我就会用鼻子和小
象握握手。(做握手的动作)你们想和小象握手吗?
幼儿回答。
师:请小朋友和王老师一起说,如果我是小象,我就会用鼻子和小
象握握手。(请幼儿和老师一起一边说一边做握手的动作。幼儿可
以和老师还有身边的小朋友互动。)
师:现在我们和小象握过手,是好朋友了,那先和小象说再见,看
看还会遇到那些动物?
(2)、师:咦!树上是谁?(幼儿回答小猴)小猴是什么样子的?
如果你是小猴,你想和小猴做什么?
幼儿自由回答。
师:我看到小猴有一根长长的尾巴,如果我是小猴,我想用尾巴和
小猴拉拉勾。(做拉勾的动作)你们想和小猴拉勾吗?
幼儿回答。
师:请小朋友和老师一起说,如果我是小猴,我想用尾巴和小猴拉
拉勾。(请幼儿和老师一起一边说一边做拉勾的动作。也可以和身
边的小朋友拉拉勾。)
师:看!草地上的是什么?(幼儿回答小鹿)你们喜欢小鹿吗?为
什么喜欢小鹿?
幼儿自由回答。
师:老师也喜欢小鹿,如果我是小鹿,我想用犄角和小鹿顶顶牛。
(做顶牛的动作)你们想和小鹿玩顶牛的游戏吗?
幼儿回答。
师:请小朋友和老师一起说,如果我是小鹿,我想用犄角和小鹿顶
顶牛。(请幼儿和老师一起一边说一边做顶牛的动作,可以自己玩,
也可以和老师和身边的小朋友一起玩。)
3、 欣赏、理解诗歌,并表演诗歌。
师:老师这里有一首诗歌,就是写我们刚刚在森林里看到的事的,
诗歌的名字叫《我想 ⋯ ⋯ 》,请小朋友听一听诗歌里出现了哪些小
动物?
教师示范朗诵一遍。
师幼一起朗诵2~3 遍,边朗诵边做动作。
4、 仿编诗歌。
师:大森林里可不止这三种小动物,还有小白兔、小松鼠、大狮子
等等。小朋友,如果你们遇到小白兔你想干什么?
幼儿自由回答。
师:如果王老师看到小白兔,我想有对长耳朵,和小兔用耳朵说悄
悄话。请小朋友今天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想一想,如果你遇到了小
松鼠、小狐狸等等小动物,你想干什么?然后把它编成一首优美的
诗歌,明天来告诉王老师和小朋友吧!
附:
看见小象, 我想有个长鼻子, 和小象用鼻子 “握握手 ”。
看见小猴, 我想有条长尾巴, 和小猴用尾巴 “拉拉勾 ”
看见小鹿, 我想有对长犄角, 和小鹿用椅角 “顶顶牛 ”。
2014 年 10 月 22 日
【篇二:幼儿园 50 篇优秀教案】
1、主题名称:数字在身边(科学)
中班:数学《生活中的数字》
活动目标:
1、发现生活中处处有数字,体验发现的乐趣。(情感)
2、了解急救电话及其在生活中的作用,知道数字在不同的地方表示
不同的作用。(认知)
3、感知数字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认知)
重点难点:
重点:知道数字在不同的地方表示不同的作用。
难点:感知数字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活动准备:
1、实物:钟表、温度计、图书、尺子、电话、日历、水彩笔、药盒、
食品盒等。
2、ppt :警车、消防车、救护车。
3、数卡: 1—10.
活动过程:
一、游戏:听一听、做一做,巩固 10 以内的数。
1、教师学小动物叫声,幼儿听声音说出数量。
2、教师出示数卡,幼儿看数卡拍手。(除拍手还可以点头、跺脚做
其他动作,可以进行分组比赛)
二、参观数字王国,发现生活中的数字。(认知,通过情境导入)
1、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各种物品上的数字。
师:这些物品上藏着许多数字,请你们仔细找找,告诉大家你在什
么物品上发现了数字?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有数字?
小结:原来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字。
三、理解数字在不同的地方

大班诗歌优秀教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hhhhh
  • 文件大小69 KB
  • 时间2021-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