摊破浣溪沙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多少泪珠何限恨,倚阑干。
【注释】 :
①苗苗(hmdm):荷花的别称。②韶(shs)光:美好的时光。③鸡塞:即鸡禄塞。汉朝为
北边要塞。东汉和帝永元元年 (公元 89 年)窦宪北击匈奴 ,即出此塞 ,获胜后 ,登燕然山 ,刻石勒
功而还。④吹彻:吹到最后一遍。寒:笙吹久了因呼吸带入了水分 ,所以叫做“寒”。也可作
玉笙凄凉解。⑤何限:一本作“无限” 。
【意译】 池塘里鲜艳芬芳的荷花都凋谢了, 翠绿的荷叶也残败了。 秋风裹带着忧愁刮来,
在池塘里吹起绿色的波纹。 这池中的荷花和时节一样都憔悴了, 真叫人不忍心再看。 夜里下
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 梦中回想起国家边塞的战事。 小楼上有人吹奏起哀婉幽怨的玉笙的声
音,让人感到透心的寒意和无限的凄凉。 倚着栏杆远望, 心中有多少愁苦怨恨,又流淌了多
少泪珠啊!
【赏析】李璟是南唐烈祖李昇长子,南唐后主李煜的父亲,为南唐中主。在位十九年,
因受北周的威胁,迁都南昌,抑郁而死。 他留下的词作只有四首。 这首词通过秋景写出了作
者身为一国之君,在国家面临灭亡危险的时候却无能为力的无限哀愁。
“菡萏香销翠叶残” , “菡萏”即“荷花” ,也叫“莲花” ,称“菡萏” ,别有一种庄严珍贵
之感。 “翠叶”即“荷叶” ,而“翠”字又表现了一种情感上的珍美。然后于“菡萏”之下,
缀以“香销”二字,又于“翠叶”之下缀一“残”字,诗人虽未明白叙写自己的任何感情,
而其对如此珍贵芬芳生命的消逝摧伤的哀感, 便已经尽在不言中了。 “西风愁起绿波间” , 便
是写珍美的生命在充满萧瑟悲伤的环境中重现。 “西风”二字原已代表了秋季的萧杀凄清,
其下又接“愁起绿波间” ,便造成多种不同的联想和效果:一则就人来说,满眼风波,使人
想见其一片动荡凄凉的景象;再则就花来说, “绿波”原为其托身之所在,而今则绿波风起,
当然便更有一种惊心的悲感和惶惧,故曰“愁起” 。 “愁起”者,既是愁随风起,也是风起之
堪愁。 “还与韶光共憔悴, 不堪看” , “韶光” 一般指 “春光” , 伸引为青春岁月。 这里的 “韶
光”后紧跟“憔悴” ,既是美好的景物时节的憔悴,也是美好的人间年华容色的憔悴。所以
下面的“不堪看” ,才有无限深重的悲慨。此词上阕从“菡萏香销”的眼前景物叙写下来,
层层引发,直写到所有的景物时光与年华同此凋伤憔悴的下场,并与“韶光” “不堪看”做
结,呼应了开端的“菡萏香销” “西风愁起”的景色。
下阕“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 ,是对上阕的呼应。上阕景中虽也有人,但
基本上却是以景物之感发为主;下阕则是写已被景物所感发以后的人之情意。 “鸡塞”是鸡
鹿塞的简称, 是汉时一个边塞。 全句寄托着思妇之情, 因而才有着 “细雨梦回” 的情意。 “小
楼吹彻玉笙寒”中“小楼”之高迥, “玉笙”之珍美, “吹彻”之深情,方能体会到“细雨梦
回” “小楼吹彻”之苦想与深悲。这个种意境,一直到“多少泪珠何限恨” ,方将前二句所渲
染的悲苦之情以极为质直的叙述一泻而出。 “多少泪珠何限恨, 倚阑干” , 是在梦回曲尽时所
作的情绪宣泄和排遣。 “多少”与“何限”刚好说明
摊破浣溪沙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