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院内部控制工作方案
一、内控体系建设工作总体目标
根据财政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管理制度(试行)〉〉、财政部《关 于全面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实施的指导意见》 等文件的要求,进一步 提高内部管理水平,规范内部控制,加强廉政风险防控建设,以防范风险和提高 效率为重点,以分析单位内部控制缺陷、补充修订管理制度、职责分工和业务流 程为手段,建立涵盖本单位的决策层、执行层、业务层等各个层级的全员、全过 程内控体系。从而有效保证我院运行管理合法合规, 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 信息真实完整,提高运行效率和效果,促进实现我院健康可持续发展。
我院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总体目标是:按照内部建设工作的整体部署,于
2017年年底前完成内部控制的建设和实施工作, 力争到2018年底,遵照《行政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要求,在全院范围内建立统一、规范、完善的 内部控制体系,使之有效运行。
二、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原则及要素
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主要任务是: 建立覆盖我院各项运行管理活动的内部控 制体系,制定评价标准,监督检查并促进内部控制制度有效执行, 实现内部控制 与全面风险管理有机结合,提高基础管理水平和风险防控能力。 此次内控建设具 体包括预算收支管理、资产管理,财务报告等在内的我院运营管理等方面。
按照《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要求,梳理修订、健全单位现 有的各项规章制度,细化、完善各项运行管理工作流程,建立适应本院运行管理 实际需要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
1、 建立内控体系的必要性: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是约束、规范我院管
理行为的准则,是减少风险、风险防控的基本保证,可以保障运行管理 合法合规、资产安全及提高运行效率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运行效率 和管理水平,促进我院发展战略和目标的实现。
2、 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遵循下列基本原则
(1)全面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贯穿决策、执行和监督全过程,覆盖
我院的各种业务和事项。
重要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在全面风险管理控制的基础上,关注 重点领域和局风险领域。
制衡原则。内部控制应当在我院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责权分配、 业务流程等方面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同时兼顾运营效率。
适应性原则。内部控制制度应当与运行规模、业务范围、竞争状 况和风险水平等相适应,根据业务发展和管理需要持续改进内部 控制制度,并随着情况的变化及时加以调整,建立动态调整机制, 防止制度缺失和流程缺陷。
成本效益原则。内部控制应当权衡实施成本与预期效益,以适当 的成本实现有效控制
3、 建立与实施有效的内部控制涵盖如下五要素:
、内环境。内部环境是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主要包括治理结构、 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人力资源政策、企业文化等。
、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我院及时识别、系统分析运行活动中与实 现内部控制目标相关的风险,合理确定风险应对策略。
、控制活动。控制活动是我院根据风险评估结果, 采用相应的控制 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之内。
信息与沟通。即及时、准确地收集、传递与内部控制相关的信息, 确保信息在我院内部、我院与外部之间进行有效沟通。
、监督。内部监督是对内部控制体系建立与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 查,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现内部控制缺陷时应当及时加以改进。
4、 以价格管理
卫生院内部控制工作方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