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藤野先生[147].docx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藤野先生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线索,理解内容,把握主旨。
2、揣摩文中带有感情色彩的词句,体会语言的感情色彩对表达主题的作用。
3、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抓住主要特征,表现人物高贵品质的写作方法。
4、学习藤野先生正直、热情、治学严谨的高尚品质和重视中日友情、毫无民族偏见的精神;学习鲁迅先生尊师好学的高尚品德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
了解选择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理解内容与主旨。
教学难点
1、揣摩词句,领会语言的感情色彩对表达中心思想的作用。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联系体会,激趣引读。
同学们,七年级我们学过鲁迅的《从百草原到三味书屋》回忆起自己的启蒙老师寿镜吾先生,老先生的“方正、质朴、博学”,令童年鲁迅信服、敬畏。但鲁迅在回忆中说:“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却是另外一位日本人——藤野先生。
藤野先生是怎样的一个人?是什么让鲁迅这样深情感恩呢?鲁迅先生在日本又经历了怎样的屈辱,又怎样走上“弃医从文”的道路的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感受这段难忘的经历、认识这位值得尊敬的学者和良师。(板书课题与作者)
作者鲁迅,是大家熟悉的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是笔名,本名周树人,是浙江绍兴人。选自《朝花夕拾》(即早上的花,在傍晚时拴起来,比喻童年和青少年时代的往事,到中年才写成文章。)
介绍写作背景:这篇散文记叙了作者1902年夏末至1906年初春在日本留学的生活片断。《藤野先生》写于1926年10月12日。1926年3月18日,北洋段祺瑞执政府的卫队血腥屠杀爱国请愿学生,死47人,伤300多人,女师大学生刘和珍、杨德群就是其中的两个殉难者。鲁迅说“三月十八日,民国以来最黑暗的一天”。北洋政府血腥镇压爱国者的当天下午,就下了通缉令,抨击过北洋政府及其首领的鲁迅,自然是被列入这个通缉名单的。后冯玉祥的国民军把段祺瑞赶下台,而奉军又攻进北京,赶走国民军。奉军进北京,骚扰百姓,奸淫掳掠,大肆逮捕和杀害进步人士。北京成了一个充满恐怖和令人窒息的地方。鲁迅遭到北洋军阀反动政府的迫害。这年的七月,鲁迅接到厦门大学的任教聘请,8月离开北京去厦门。
本文是鲁迅离别了藤野先生二十年后写的。
二、诵读积累,整体感知。
1、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认真体会文章中所蕴涵的情感,感受作者的情怀。
并思考:作者是怀着怎样的心情的去写的?(怀念、赞美)
2、在这篇回忆性散文中,作者写了早年在日本留学时期的生活。请你依据文章叙述中时间的推移和地点的转换,理清课文内容。(可请两名学生,到讲台上板演自己列出的结构图。)
明确课文结构:提示:根据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将全文分成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3段):写“我”在东京的见闻及感受。
第二部分(第4—35段):这是全文的主体部分,写“我”在仙台与藤野先生相识、相处和离别,赞扬先生的崇高品质。
第三部分(第36—38段):写“我”离开仙台后怀念藤野先生的感情,以及先生的崇高精神对我的激励与鼓舞。
从结构表中可知全文是以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为叙事线索的,围绕表现藤野先生组织材料。
开头写在东京的所见所感是作者前往仙台的缘由,接着写到仙台后与藤野先生的相识、相处、离别。这就是当年的仙台医学专门学校

藤野先生[147]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yjjg0025
  • 文件大小15 KB
  • 时间2021-06-24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