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野先生
教材分析:
鲁迅的作品《藤野先生》是一篇回忆性散文,文章以自然、流畅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的真挚怀念,赞扬了藤野先生质朴随和、正直热情、治学严谨而又毫无狭隘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文章篇幅很长,却脉络分明,材料很多,但井然有序。作为一篇叙述性散文,它的写作特色颇有咀嚼一番的必要。
教学目标:
1. 学习根据表达的需要选择和组织材料,学习抓住人物特征,通过具体事例来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
2. 体会、理解文章含义丰富的语言,掌握文章叙事线索。
3. 体会作者对老师的崇敬之情,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与民族自尊心。
教学重点、难点:
1. 明确文章的线索,探讨文章的主题。
2. 分析藤野先生的形象,归纳其性格特征。
3. 联系材料,领会作者弃医从文的情感因素,体会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与民族自尊心。
教学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让学生说说在成长过程中,对自己影响最大的人,并阐述理由。(有老师、 父母、朋友、还有偶尔相识的陌生人) 再让学生说说在成长中,哪件事最让你难忘?
由学生的回答导入文章。鲁迅在《藤野先生》一文中,讲述了他与先生的交往。鲁迅先生怀念藤野先生的原因与我们刚才所讲的原因是不是一样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看课文。
一、明确学习目标
1.复习已学过的鲁迅作品及相关知识。
2.简介写作背景。
3.排除字词障碍。
4.初读全文。理清文章层次结构。
5.分析文章第一部分
二、自主预习
1. 复习有关《朝花夕拾》的知识。让学生说出已经学过的两篇课文的名称。然后说说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三海经>》及《藤野先
个案修订
生》三者之间的先后顺序。
顺序:是《阿与<三海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作品是按照作者成长的经历来排列的,《朝花夕拾》是一本回忆散文集。
2.写作背景:
(1)鲁迅留学日本情况
本文记叙的是作者1902年赴日本留学时的生活片段,当时的中国由于受到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已经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其中就有日本对中国的侵略。
1902年4月鲁迅去日本留学,入东京弘文学院补习日语,积极参加反清爱国活动,在《自题小像》一诗中发出“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誓言。
1904年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两年后弃医从文,想从改变国民精神入手,挽救民族危亡。
1926年10月12日写此文于厦门大学。
3.生字:
4.解词:
油光可鉴 标致 精通时事
抑扬顿挫 掌故 模胡
落第不逊 匿名 诘责
托辞 凄然 杳
正人君子 深恶痛疾
三、展示交流
引导学生带着问题速读课文 :
1. 速读课文,思考问题:
(1) 文章以什么为线索?写了哪些事情?
(2) 文章重点写了发生在哪里的事情?此外还写了什么地方的事情?你能说出文章中的地点变化吗?
明确:
(1) 文章以作者在日本仙台求学的经历为线索,写了作者在日本求学的一段经历,即写了离开东京,去仙台学医时藤野先生的关心,匿名信事件,幻灯片事件即离开仙台等一系列事情。
(2)重点写了发生在仙台的事情,此外还写到了东经等地的事情。文章中
藤野先生[39]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