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再与健康擦肩而过《不知医者,慈孝难齐》.doc


文档分类:生活休闲 | 页数:约238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38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38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序言
不知医者,慈孝难齐
文/慧容
古人说:“为人父母者,不知医为不慈;为人儿女者,不知医为不孝。”
如果没有接触中医(虽然只是皮毛),我并不知道这句话的存在,如今知道了这句话,却又怎能不陷入深思?古人深悉并践行的道理,我们身为现代人,却闻所未闻又谈何践行……
“物无美恶,过则为灾”。曾经,我们一直以为把最好的东西给了父母、给了孩子,就是孝顺、就是慈爱,岂不知恰恰相反,很多的时候,无知的爱却让我们害了父母和孩子!
您肯定记得,二OO八年残奥会开幕式上那由三百二十名聋人表演的手语舞蹈《星星你好》,感动了无数人;您也肯定还记得,二OO五年的春晚那由二十一位聋哑演员表演的舞蹈《千手观音》,震撼了亿万观众的心。可谁能想到,为我们奉献精彩表演的漂亮女孩,她们的耳聋大部分都是用药不当造成的。千千万万的父母们也肯定想不到,在导致儿童耳聋的众多原因中,滥用抗生素高居榜首。因为我们一看到孩子感冒、咳嗽、发热就听任医生给打针、输液。当我们为孩子稍不注意就感冒、咳嗽、发烧而焦心的时候,恐怕没有医生会告诉你,这都是因为您总在滥用抗生素,才导致孩子的抵抗力越来越下降,体质也越来越差。
如果没有接触《本能论》,我一辈子也不可能意识到中医的神奇,因而也不会知道,真正的中医应该是教人怎样治未病。《黄帝内经》非常重要的思想就是
“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也就是教人怎样不生病。中医认为“天人合一”,只有顺应自然,以养应变,人才会健康无疾,天年而终。但是,事实上,现代化的生活方式,无一不是在违反这一自然法则。
传统中医经典还告诉我们“正气内存,邪不可干”,意思是只要你自己的“正气”足,“邪气”就离你远远的,你的免疫力越强,你离疾病就越远,就可以不生病或少生病,你就能健康地活着。但在当今滥用抗生素相当严重的情况下,加之快节奏的现代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已很难听到有人敢说自己很健康地活着了,“亚健康”一词也应运而生。那么,多锻炼我们自己的身体,提高自身的“正气”,以使“正气”能够压得住“邪气”也就非常有必要了。
人吃五谷杂粮,哪有不生病的?无论是医生,还是我们自己,总是这样为自己的生病找托辞,却没想到,如果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完全可以避免一些疾病的发生。如果懂得一些中医常识,就知道有些病完全不必去看医生,比如孩子感冒和发烧,古代的人喝点姜糖水发发汗就好了,小时候我们的父母也是常用此法治疗感冒,根本不像现在,动辄就让孩子打针、输液。而我们现在的实践证明,从小就经常打针、输液的孩子,体质都不好,各种慢性病多,正气很不足。
如果我们学习一点中医知识,懂得怎样通过养心来养生,怎样使用自己的身体,怎样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明确了方向,一切顺应自然,于自己而言,就会拥有一个好身体;于父母而言,帮助他们身体健康,晚年无忧;于子女而言,帮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当然,就博大精深的中医来说,即使我们用一辈子的时间也未必能完全参透其道。但是,大道至简,隔行不隔理。不管多么高深的学问,理都是相通的
——那就是不能违背基本的自然规律!
不知医者,慈孝难齐——您愿意让自己成为一个不孝不慈的人么?
我相信,您和我一样,希望成为一个慈孝的人,也愿意成为一个“知医”的人,更希望更多的人不要再让自己因无知而变爱为害!
转变观念,重新认识“发烧”
——郭老的《本能论》指引我走出生命误区
发烧,可以说是诸多疾病初起时的一个明显症状,尤其在婴幼儿身上的表现就更是来势凶猛,面对此情此景,相信每一位家长都有过恐慌、焦虑,手足无措的经历,甚至于全家乱做一团,不惜有病乱投医。
我们天经地义地带孩子跑医院、打针输液退烧、抗菌素消炎治疗,这样的一种治疗模式也使我们理所当然的形成了“发烧就是要退烧”、“发烧就是有炎症”、“有炎症就要用抗生素、输液、消炎”……这样一种思维定式。甚至有些病人烧的不高,医生不建议输液时还不满意,由此而引发的医患矛盾屡见不鲜。
然而,事情的本来面目果真就该如此吗?难道我们除了上述的这种选择就别无它法了吗?回忆这几年我的求医路,我反思了一下,感觉到是我们的认识出了问题。
我的小外孙三岁半前身体非常健康,从未生过病。入托后偶发感冒,从此我们也加入了这支频繁跑医院的病人队伍。这孩子发烧、退烧、输液,一个个疗程下来,咳嗽日渐严重,抗生素打到白细胞降到危险水平时被无奈告知:“去看看中医调理调理吧
!”在长达两年的时间里孩子反复感冒发烧,大叶性肺炎、小叶性肺炎、支气管炎、支原体肺炎、心肌炎被冠之以名,我们跑遍了京城知名的几家儿童专科医院及收费高昂的著名私人诊所,然而其治疗模式几乎如出一辙,退烧、抗生素、抗过敏药物、止咳药等等不一而足,孩子身体每况愈下。
就在我们求医无门走投无路之时,我们有幸遇到了郭老,这才有了我之前写的《孩子发烧不用急》故事中的那样一

不再与健康擦肩而过《不知医者,慈孝难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38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xwbjll1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4-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