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参酮药理作用近识丹参酮药理作用近识更新日期: 2009-09-25 点击: 杨艺邓长生审校丹参酮(tanshinone) 是中药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ge) 根的乙醚或乙醇提取物,其中含有 10 种成分,总称丹参酮。丹参酮类都含有邻醌或对醌的结构。由于醌类成分易被还原转化为二酚类衍生物, 后者再被氧化变为醌而起到电子传导样作用。加之, 它是生物新陈代谢的产物, 可促进或干扰生物的某些生化反应, 表现出多种生物活性。本文综述有关丹参酮抗炎,抗心血管病及抗肿瘤作用的近识。 1 丹参酮的抗炎作用高玉桂等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 动物模型经灌胃给丹参酮有明显的抗炎作用。在炎症第一期模型上, 对组胺所致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对蛋清、角叉菜胶和右旋糖酐所致急性关节肿胀有抑制作用; 对渗出性甲醛腹膜炎有抑制作用。在炎症第二期模型上, 对明胶所致小白鼠的白细胞游走有明显地抑制作用; 对亚急性甲醛性关节肿胀有明显地抑制作用。对炎症第三期模型, 棉球肉芽肿实验无抑制作用。可见丹参酮对炎症的第一、第二期以及急性和亚急性炎症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而对炎症的第三期、即慢性期并无作用。丹参酮能使大白鼠血中 PGF23 和 PGE 水平降低, 这可能与丹参酮的抗炎作用机制有关。高骥援等人应用琼脂糖玻片进一步证实了丹参酮的抗炎效应,当健康人白细胞(5× 107/ml) 与 50ng/ml 丹参酮共同孵育 1 小时时,可使白细胞趋化性发生明显抑制, 而对白细胞的随机运动无影响。若孵育时间持续 19 小时,则 5ng/ml 丹参酮足以使白细胞趋化性及随机运动均发生抑制。高玉桂等应用体内法观察到丹参酮可明显抑制白细胞向炎区游走, 而高骥援等人的研究则证实, 游走的减少系由于丹参酮抑制了白细胞趋化性的结果,这对揭示丹参酮的抗炎原理,提供了实验依据。 2 丹参酮在心血管方面的研究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将丹参酮ⅡA 经过磺化制成一种水溶性的钠盐, 即丹参酮ⅡA 磺酸钠(DS201) [1], 然后进行耐缺氧试验, 结果显示有效。对大白鼠在位心脏有轻度增加心肌收缩力的作用,并将 DS201 结晶推荐临床试用。对 108 例心电图异常的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观察显示,丹参酮对治疗心绞痛有效率 86% ,治疗胸闷有效率 % ,改善心电图异常有效率 % ,且对患者的血象、肝脏、肾脏均无影响, 副作用极小。此后, 许多学者对丹参酮抗冠心病的作用机制进行深入研究,大致有以下几方面。 对侧支循环的作用江文德等对患心梗狗的冠状动脉侧支循环的研究表明, DS201 可促使冠状动脉间桥式侧支血管开放, 并由此向缺血区提供足量的逆行血液灌注, 同时, 对离体猪冠状动脉的观察显示 DS201 对正常的冠状血管平滑肌有轻度收缩作用,故 DS201 对侧支循环的作用有可能是通过对非缺血区的冠状血管收缩、心脏的灌注血流量重新分配而使冠脉的侧支吻合血管被动地推开,而使缺血区有足量的血液灌注。 对血液系统的作用给大、小鼠分别静脉注射 DS201 可使它们的体外血栓形成时间延长、血栓长度缩短和重量减轻, 血小板粘附及聚集功能抑制, 凝血酶原时间和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延长。因此, DS201 治疗冠心病有效与其抗血小板、抗凝血及抗血栓形成有关。 钙拮抗作用
丹参酮药理作用近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