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龙吟》《卜算子》教案教师版.doc指导阅读《清平乐》(春归何处)
《踏莎行》(雾失楼台)一体化教学案教师版C2011)
教学设想:
《亩诗宋词选读》第九专题是“格高韵远”的北宋词(二)。该专题有6 首,4首教学篇目,2首学生自学或老师选教篇目。本课要学的两篇,是教学篇 目。学习过程中主要解决三大问题:1、读懂,理解字词句子;2、理解词的情感 思想;3、领悟表现手法和基本风格。学习中以诵读为主,在多读中逐渐推进学 生的领悟能力;配以适当的赏析题,引导学生走上探讨之路。
专题目标:
1、 通过本专题的学习,能够初步了解北宋后期词浓郁的抒情色彩和精致的 艺术表现。
2、 能够对诗歌中精警的名旬进行鉴赏。
3、 能够通过对诗歌意境(境界)的体验、鉴赏,了解意境的艺术魅力。
本文增加目标:初步了解黄庭坚、秦观的词风,赏析词中的意境。
教时设置:1教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今天我们学《清平乐》(春归何处)《踏莎行》(雾失楼台)
二、 教学《清平乐》(春归何处)
1、 朗读
清平乐(yu6)
黄庭坚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
若有人知春去处,
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
除非问取黄鹏。
百唯无人能解,
因风飞过蔷薇。
2、 了解作者和背景
黄庭坚(1045 — 1105),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又称豫章黄先 生,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 诗派开山三宗之一。英宗治平四年(1067)进士。历官叶县尉、国子监教授、校书 郎、著作佐郎、秘书丞、涪州别驾、黔州安置等。哲宗立,召为校书郎、《神宗 实录》检讨官。后擢起居舍人。绍圣初,新党谓其修史“多诬”,贬涪州别驾, 安置黔州等地。徽宗初,羁管宜州卒。
擅文章、诗词,尤工书法。诗风奇崛瘦硬,力挨轻俗之习,开一代风气。早 年受知于苏轼,与张耒、晁补之、秦观并称“苏门四学士”。诗与苏轼并称“苏 黄”,有《豫章黄先生文集》。词与秦观齐名,有《山谷琴趣外篇》、龙榆生《豫 章黄先生词》。词风流宕豪迈,较接近苏轼。
此为惜春之作。词中以清新细腻的语言,表现了词人对美好春光的珍惜与热 爱,抒写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执着和追求。
3、 根据诗词的特点,合理想像,理清全词大意
C春天回到何处?留下一派清静找不到它回去的道路。若是有人知道春天归去 之处,请叫它仍旧回来的我同住。
可是春天去得无影无踪什么人会知,除非你问一问黄鹏。它的叫声十分婉转,但 无人能够理解,只有任凭轻风飘过蔷薇。)
4、 赏析(先思考,再和同学交流,准备班级发言)
(1)诵读黄庭坚《清平乐》(春归何处)想一想,词人是如何通过奇妙的、 一连串的想像,把惜春之情、寻美之意,表现得微妙曲折而又淋漓尽致的?
(此词为表现惜春、恋春情怀的佳作。作者近乎口语的质朴语言中,寄寓了深 重的感情。全词的构思十分精妙:作者不知春归何处,一心要向别人请教;无人 能知时,又向鸟儿请教。问人人无语,问鸟鸟百嗽,似乎大有希望,然而词人自 己又无法理解,这比有问无答更可叹。最后,鸟儿连“话”都不“说”,翻身飞 走。这番妙趣横生的抒写中,作者的惜春之情跃然纸上,呼之欲出。)
C2) “百嗽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赏析这一句意境
(有声有画,鸟儿婉转的鸣叫,乘风飞过蔷薇的身影,向鸟儿问春归何处,结 果鸟儿在鸣叫中
《水龙吟》《卜算子》教案教师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