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嵌入式系统基础知识
嵌入式系统以数字技术为基础, 以计算机科学技术为框架, 目前普遍应用在工业控制、
信息家电、医疗设备、智能仪器仪表等众多领域。嵌入式系统的出现至今已经有 30多年的
历史,近几年来,计算机、通信及消费性电子的一体化趋势日益明显,嵌入式技术已成为
一个研究热点,越来越多的公司、科研院所、大专院校以及个人都在从事嵌入式系统的设 计开发工作。
嵌入式系统概述
本节对嵌入式系统的基本概念、嵌入式系统的组成、嵌入式系统的应用领域、嵌入式 系统的发展趋势等内容进行简单的介绍。
嵌入式系统是以应用为中心,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并且软硬件可裁剪,适用于应用 系统对功能、可靠性、成本、体积、功耗有严格要求的专用计算机系统。广义上说,凡是 带有微处理器的专用软硬件系统都可以称为嵌入式系统,如各类单片机和 DSP系统。狭义
上说,那些使用嵌入式微处理器构成独立系统,具有自己的操作系统,具有特定功能的系 统都是嵌入式系统。作为一个系统,往往是在硬件和软件交替发展的双螺旋的支撑下逐渐 趋于稳定和成熟,嵌入式系统也不例外。
嵌入式系统的出现最初是基于单片机的。 最早的单片机是Intel公司的8048,它出现在
1976年。Motorola公司同时推出了 68HC05 , ZiLOG公司推出了 Z80系列,这些早期的单 片机均含有256B的RAM、4KB的ROM、4个8位并口、一个全双工串行口、两个 16位 定时器。之后在20世纪80年代初,Intel又进一步完善了 8048,在它的基础上研制成功了 8051,这在单片机的历史上是值得纪念的一页。迄今为止, 51系列的单片机仍然是最为成 功的单片机芯片,在各种产品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
从20世纪80年代早期开始,嵌入式系统的程序员开始用商业级的“操作系统”编写 嵌入式应用软件,这可以获取更短的开发周期、更低的开发资金和更高的开发效率,“嵌 入式系统”真正出现了。确切地说,这时的操作系统是一个实时核,这个实时核包含了许 多传统操作系统的特征,包括任务管理、任务间通信、同步与相互排斥、中断支持、内存 管理等功能。其中比较著名的有 Ready System公司的 VRTX、Integrated System Incorporation (ISI)公司的 pSOS、Wind River System 公司的 VxWorks、QNX 公司的 QNX 等。这些嵌 入式操作系统都具有嵌入式的典型特点:它们均采用占先式的调度,响应的时间很短,任 务执行的时间可以确定;系统内核很小,具有可裁剪、可扩充和可移植性,可以移植到各 种处理器上;较强的实时和可靠性,适合嵌入式应用。这些嵌入式实时多任务操作系统的 出现,使得应用开发人员得以从小范围的开发解放出来,同时也促使嵌入式有了更为广阔 的应用空间。
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对实时性要求的提高,软件规模不断上升,逐渐出现实时 多任务操作系统(RTOS),并作为一种软件平台逐步成为目前国际嵌入式系统的主流。这 时更多的公司看到了嵌入式系统的广阔发展前景,开始大力发展自己的嵌入式操作系统。
除了上面的几家老牌公司以外,还出现了 Palm OS、Windows CE、嵌入式Linux、Lynx、
Nucleux以及国内的Hopen、Delta Os等嵌入式操作系统。随着嵌入式技术的发展前景日益 广阔,相信会有更多的嵌入式操作系统软件出现。
一个嵌入式系统装置一般都由嵌入式计算机系统和执行装置组成,嵌入式计算机系统
是整个嵌入式系统的核心,由硬件层、中间层、软件层和功能层组成,如图 1-1所示。
功能层
软件层
1
1
应用程序
文件系统
图形用
户接口
任务管理
实时操作系统
中间层
硬件抽象层/板级支持包
硬件层
D/A
嵌入式微 处理器
通用设备接口
A/D
ROM
I/O
SDRAM
嵌入式计算机系统
图1-1嵌入式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下面对嵌入式计算机系统的组成进行介绍。
硬件层
硬件层中包含嵌入式微处理器、存储器( SDRAM、ROM、FLASH等)、通用设备接 口和I/O接口( A/D、D/A、I/O等)。在一片嵌入式处理器的基础上添加电源电路、时钟 电路和存储器电路,就构成了一个嵌入式核心控制模块。其中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都可以 固化在ROM中。
嵌入式微处理器
嵌入式系统硬件层的核心是嵌入式微处理器, 嵌入式微处理器与通用 CPU最大的不同
在于嵌入式微处理器大多工作在为特定用户群所专门设计的系统中, 它将通用CPU许多由
板卡完成的任务集成在芯片内部,
嵌入式系统基础知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