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南县双江口萤石矿
衡南县双江口萤石矿 矿区位于衡阳市东北37公里处。 萤石矿产于北东走向的断裂带内,断裂带长12公里,倾向南东,倾角70度,断裂带有硅化、萤石化蚀变现象多处,硅化蚀变带最宽处达50~110米,断裂带附近,岩浆岩分布多处,除了将军庙花岗岩以外,附近地层中和背斜中有多处小岩体侵入,说明当地岩浆岩活动较为频繁。将军庙花岗岩为中细粒斑状黑云母花岗岩,花岗岩的活动与萤石矿的形成有密切联系。 断裂带内的萤石矿化长度近1200米,其中含有7个萤石矿体,均已进行了勘查,其中7号矿体规模最大,长达810米,斜长460米,,含氟化钙(CaF2)%,为典型的裂隙译脉状矿床。矿石质量较纯,主要由萤石组成,萤石有白色的、绿色的和紫色的三种,矿石结构构造有:矿物结晶体的集合体构造,有角砾状构造,以及萤石和硅质物组成的条带状构造。
本矿床1971年发现,当年省地质局区测队罗海晏等在此进行1:20万区域地质调查中,在当地的铺路石头中发现有萤石矿石,据此就地寻找,很快在当地找到了硅质岩和萤石矿的露头。罗当时住在川口钨矿招待所,遇到了同住的衡阳市有色局的某技术员。罗将发现萤石矿的消息告诉了这位技术员,和资源告急的川口钨矿领导。矿山如获至宝,旋即派人到实地调查和部署开采。区调队老罗因面上任务大,很快就离开这里。1972年,416队及417队都获此消息,最后协商由417队进行工作。这一年夏天,县乡即投入了开采。 1975年,省局同意417队对萤石矿开展勘探工作,共打钻42孔,进尺1万多米,于1978年提交勘查报告,。1981年,应地方要求,417队再次上山工作,此次针对7号矿体进行详勘,使钻孔增加到56个,钻探进尺增加
。1982年,省储委审查批准了-100米上至60米,。勘探使矿区储量级别提高和增加了储量的可靠程度,。 在自然界单一的萤石矿较少,规模上达到50万吨者即为大型矿床,本矿床储量相当于15个大型萤石矿,应属于特大型。 该矿勘探后,已正式建矿开采,20多年来,已开采出的萤石矿超过100多万吨,到90年代后期,已创产值5千多万元。因其矿石质量好,广受用户欢迎,除内销外,还有一部分出口,已创外汇500多万美元,成为县域经济的支柱产业。
衡南县双江口萤石矿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