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矿氰化试验研究
云南某金矿石为铁帽型氧化铁矿型金矿石。目前,该矿采用全泥氰化炭浆法进行生产。由于金以超微粒金存在褐铁矿中,金的氰化浸出率较低。试验拟定了一个提高金氰化浸出率的工艺方法,在氰化浸出时,加入一种自行研制的高效助浸剂,可有效地提高金的氰化浸出率,%,比现行生产中工艺方法提高14%。该工艺方法操作简使,药剂成本低,设备投资小,见效快,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值得推广。
一、矿石性质
该金矿石中主要金属矿物为揭铁矿(针铁矿)、铅铁矾、白铅矿、砷铅矿、方铅矿、铅矾等。金主要为自然金,,呈星散状、包裹体分布于褐铁矿中,有的分布于胶状褐铁矿中,个别与铅铁矾呈包裹体存在。褐铁矿中的自然金多具有再生长结构。自然金表面被铁污染,形成一层氧化铁钝化膜。银主要以自然银存在,,以骸晶树枝状、毛发状以及粒状分布于褐铁矿及铅铁矾矿集合体中。经分析测定,矿样的主要化学组成见表1。
表1 矿样的化学组成
成分
ωB/%
Au*
Ag*
Cu
Pb
Zn
Fe
S
As
*ω(Au),ω(Ag)/10-6
从表1可见,矿样中的Fe,Cu,Pb含量较高,尤其是铁量较高,含硫较低。Au,Ag矿物则以微粒、超微粒状态被铁的氢氧化物和铅的次生矿物包裹。常规氰化很难获得较好指标。
二、常规氰化浸出
采用常规氰化对该矿样进行浸出,其条件为:%,液固比3∶1,浸出液pH>10,浸出时间48h。试验结果见表2。
表2 常规氰化浸出试验结果
项 目
Au
Ag
原矿/(g·t-1)
氰渣/(g·t-1)
浸出率/%
从表2可见,在常规条件下进行氰化浸出Au,Ag的氰化浸出率较低,%%。其主要原因是矿样中的铁、铜、铅较高,而Au,Ag的粒度较小,以微粒、超微粒状态被铁的氢氧化物和铅的次生矿物所包裹,且金的表面形成的氢氧化铁钝化膜,影响金、银的氰化浸出。
三、加助浸剂氰化浸出
采用“提高金精矿氰化浸出工艺中金、银浸出率的技术方法”对该矿样进行氰化浸出试验。该法是在氰化浸出液中加入一种助浸剂SD,可有效地提高金、银的氰化浸出率。
试验工艺条件:%,浸出液pH>10,液固比3∶1,浸出时间48h。
(一)磨矿细度的影响
采用二种磨矿细度-200目90%、-325目90%,按上述工艺条件进行氰化浸出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提高矿样的磨矿细度对提高金的氰化浸出率无大影响,%%。
(二)氰化浸出介质的影响
氰化浸出时,pH调整剂采用SN,按上述工艺方法进行试验,并与原工艺方法指标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见表3。
表3 新型调整剂试验结果
项 目
新型调整剂SN
CaO调整剂
Au
Ag
Au
Ag
原矿品位/(g·t-1)
氰渣品位/(g·t-1)
浸出率/%
从表3可见,采用新型调整剂SN作为浸出液的pH调整剂,可提高氰化金的浸出率,比用CaO作pH调整剂,%。说明新型调整剂SN,对于该矿样的氰化浸出是有效的。试验时SN加入量为矿样的1%为宜。
(三)助浸剂用量试验
按照上述氰化浸出工艺条件,加入一定量的助浸剂SD,对该矿样进行氰化浸出试验,其结果见表4。
表4 助浸剂用量试验结果
项 目
SD添加量
金矿氰化试验研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