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新韵( 作诗填词韵书, 今音) 中华新韵(十四韵)韵部表一、麻 a, ia, ua 二、波 o,e, uo 三、皆 ie,üe 四、开 ai, uai 五、微 ei, ui 六、豪 ao, iao 七、尤 ou, iu 八、寒 an, ian , uan ,ü an 九、文 en, in, un,ün 十、唐 ang , iang , uang 十一、庚 eng , ing , ong , iong 十二、齐 i, er,ü 十三、支(-i )(零韵母) 十四、姑 u 关于诗韵改革几个问题的解释近年,诗韵改革的文章大量发表,各种新韵书、韵表相继出台, 在旧体诗坛引起了波澜。欢呼称赞者有之, 批驳探讨者有之, 忧愁焦虑者有之,有人也提出了一些疑问。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是, 有些同志对中华诗词学会提出的“倡今知古, 双轨并行”的方针未能全面理解和把握, 造成了一些不必要的疑问和按比。本文拟就常见的几个主要问题, 做一简要的解释, 以期有利于诗的改革的顺利进行。问题一: “怎么能取消《平水韵》呢? ”诗韵改革不是要取消《平水韵》。学会方针中“知古”的“古”字就是指的《平水韵》。“双轨”中的一轨,就是指的《平水韵》。诗韵改革是要“允用新韵”,提倡新韵,由“单轨”变为“双轨”。千万不要一谈诗韵改革,便以要取消《平水韵》。问题二:“《平水韵》已是历史定论, 怎么能用今韵去修改平水韵呢? ”诗韵改革也不是要改《平水韵》,而是要改只准用《平水韵》的“单轨制”, 建立新韵,“双轨并行”。至于《平水韵》本身有无需要修订完善之处,那是另一个问题,不属于诗韵改革的范畴。问题三:“不学《平水韵》, 不懂入声字, 怎么能读懂古诗呢? ”诗韵改革不是要“改掉”《平水韵》, 更不是要让大家用今韵去读古诗, 而是要建立以普通话为基准的新声韵系统。“知古”就是要学水韵》,懂得入声字。不但如此,为继承古典诗词的传统, 还要精研《平水韵》, 精通入声字。所谓“倡古知今( 此处《中华诗词》编辑部原文如此,推究通篇可知应为倡今知古——冶超编校) , 双轨并行”,就是这个意思。问题四:“既然双轨并行, 古韵有《平水韵》, 今韵有《新华字典》。《诗韵新编》已经够用,还编什么新韵书呢? ”《新华字典》是字典,不是韵书。它按拉丁字母的顺序编排,因而基本上是按声母编排, 而不是按韵母编排的。《新华字典》只解决读音问题, 不解决韵部问题, 因此, 它起不了韵书的作用。用它作为韵书使用, 显然不合适。《诗韵新编》对韵部的划分仍有需要完善之处,而且通押近于《十三辙》,与韵部划分交错,使用多有不便。问题五: “不依《平水韵》,算什么旧体诗呢? ”旧体诗的标志并不仅仅是韵, 而是体式, 风格、神韵等诸多方面。韵仅仅是其中一个形式因素, 而且不是决定因素。《平水韵》, 是以宋音为依据划分的。时过“音”迁, 代有新韵, 这是历史的必然规律。其实, 古和今是相对的,《平水韵》对于宋以前的古音来说, 也是“今韵”;与《诗经》《楚辞》, 相去甚远; 即于唐韵, 亦多异处。难道宋以前的诗词,就不算旧体诗了么? 问题六: “新的韵书,必须划分入声韵部? ”新韵必须以普通话为依据。普通话里已没有了入声字, 怎么能出现入声韵部呢? 问题七:“现在很多地方方言中还有大量入声读音, 入声也应算今声,理当入今韵? ”方言不能作为水韵》, 也是以当时流行最普遍的“官话”为依据, 并未囊括当时所有的方言。如按方言划韵,就不可能有全国统一的韵书,这既有悖于国家大政方针, 也有悖于广大诗词作者读者的愿望, 是任何国家任何民族所不能采取的。明白了以上这些问题,有利于理解和把握“倡今知古,双轨并行’的方针, 可以免去一些人不必要的担心和疑惑, 同时亦可减少一些无谓的争论,把大家的精力集中到诗韵改革的大业上来。总之, 以普通话为基础,以《新华字典》的注音为依据,以“同身同韵”为划分标准, 制定新的《中华新韵典》,与《平水韵》双轨并行,同时作为诗坛的正式韵书,此乃诗韵改革的基本任务。中华新韵(十四韵)常用字简表一麻 a, ia, ua 阴平/ 啊腌跨扒叭巴芭岂疤笆粑鲃豝嚓叉杈差咖瓜胍哈花哗加茄迦痂枷珈袈嘉佳家家葭貑咖夸姱啦妈摩嬷趴葩杉沙莎痧鲨纱砂他她它凹哇洼蛙窳畖娲吓丫呀鸦哑桠查楂喳呱旮笳拉咱仨裟砂渣楂派入阴平的入声字:阿( 又波韵阴平) 八捌擦嚓插锸耷哒搭嗒褡发( 又去声) 夹嘎刮括栝鸹垃拉邋抹掐袷撒杀刹每煞( 又去声) 刷趿塌溻榻踏挖呷瞎鸭压押扎匝咂臢拶扎哳撒答浃阳平/ 啊茶查搽嵖槎苴垞蛤华哗骅铧划(又去声)麻嘛蟆拿南扒杷爬钯耙筢琶娃霞遐暇暇(又去声)牙伢芽岈琊蚜崖涯睚衙派入阳平的入声字: 拔茇菝跋魃察擦达鞑沓怛妲炟笪靼答瘩垯跶乏伐垡阀筏罚嘎滑猾夹浃郏荚铗鵊铗蛱恝戛颊旯拉匣狎柙侠峡狭硖辖
中华新韵(作诗填词韵书,今音)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