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市政基础设施概念
定义
城市作为人口与各种经济社会生活高度密集的人工环境,为维持其正常运转,必须大量依赖的外界的物质与能量交换,城市基础设施争持维持这一人工环境系统正常运转的支撑系统。
基础设施(infrastructure),原指“下部结构”(infra+structure),泛指由国家或公益部门建设经营,为社会生活和生产提供基本服务和一般条件的非赢利性行业和设施。
《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城市生存和发展所必须具备的工程性基础设施和社会性基础设施的总称。
特点
维持城市运转最基础的硬件设施与最基本的服务;
具有较强的公共性、公益性;
往往由政府或公益性团体直接承担或强有力监管(但未必直接经营)。
第1页/共15页
1 市政基础设施概念
分类
广义
包括工程性基础设施与社会性基础设施两大类。
工程性基础设施:包括城市道路交通系统、给排水系统、能源供给系统、通信系统、环境保护与环境卫生系统、城市防灾系统等;
社会性基础设施:行政管理、基础性商业服务、文化体育、医疗卫生、教育科研、宗教、社会福利、住房保障等,主要为一般意义上的公共设施。
狭义
特指工程性基础设施。具体划分为:
给水工程
排水工程(雨水、污水)
电力工程
通信工程(电话、邮政、广电)
热力工程
燃气工程
环保工程
环卫工程
防灾工程(防洪、消防、人防、避震、生命线)
第2页/共15页
1 市政基础设施概念
市政基础设施建设运营基本特征
城市市政基础设施的数量与质量是衡量社会发展水平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指标;随着社会与技术发展,市政基础设施的内涵(功能与形式)不断充实;
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往往耗费巨额投入,是城市公共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恰当或过于超前的基础设施投入会大大提高城市的“经营”成本,甚至有可能拖垮城市经济。现代城市往往通过二三产业的税费征收、土地批租、举债、发行股票、BOT等方式拓宽城市基础设施资金筹措渠道,但依然困难重重且资金回收期漫长。
基础设施运营具有天然垄断特征(如电网、给水网等),但考虑到社会低收入阶层的支付能力,其收费往往低于真实成本;且部分设施居民支付意愿低下(如污水、垃圾处理等)。因此普通基础设施建设运营经济效益较差,但社会与生态效益明显。
鉴于政府等公共部门的低效率(软预算约束等),现代城市政府一般不直接经营管理基础设施,而较多采用市场化建设运营(包括BOT等)、政府采购等运作模式。
第3页/共15页
1985-2008年上海基础设施投入规模
数据来源:上海市统计年鉴2008
基础设施包括:电力建设、交通运输、邮电通信、公用事业(自来水、煤气等)、市政建设(园林绿化、环境卫生、市政工程管理等),不含住宅建设
第4页/共15页
2 市政基础设施规划简介
规划构成与工种划分
各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系统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其规划属于“专项规划”,一般由各工种专业工程师主导进行。
但各工程系统规划往往与城市(总体)规划之间有着密切联系,如服务规模、建设标准、竖向规划、重大设施选址以及各工程系统之间的衔接如管线综合等,需要城市规划师的参与。
第5页/共15页
2 市政基础设施规划简介
规划任务
一般可分为总体任务与专项任务。
总体任务:根据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与总体规划要求,确定规划期内各工程系统的设施规模、容量;对各工程系统进行总体布局;制定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营的策略与措施。一般构成城市规划专项规划部分。
专项任务:根据总体任务要求,拟定适当标准与具体工程措施。往往纳入独立的工程系统规划。
第6页/共15页
2 市政基础设施规划简介
规划层次与阶段划分
与城市规划体系类似,可划分为总体规划阶段的工程规划、分区规划阶段的工程规划、详细规划阶段的工程规划;各规划阶段有不同的工作内容。
有时,可针对某一工程系统整体(如管理体制差别或系统复杂程度,前者如电力、电信等条条部门,后者如特大城市给水、环卫系统),单独编制该系统的工程规划。
第7页/共15页
3 市政基础设施规划技术要点
各市政基础设施系统均由较强的专业性知识构成,系统间具有差异显著。但在总体规划阶段,各专项系统的规划方法上具有相近的特征,即所谓“三步走”:
负荷预测与分配
供应源的选择
管网系统规划
第8页/共15页
3 市政基础设施规划技术要点
负荷预测与分配
按照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规划期末人口/用地等发展规模,按照特定标准,对给水、雨水、污水、电力、电信、热力、燃气、垃圾、防灾疏散场地等进行总体预测。
基本公式:规划期末基本参数规模×设施标准×参数
其中基本参数:规划期末规划范围总人口、总建设用地面积等;
设施标准:按照国家规范、其他发达地区经验,人均或地均某种工
市政基础设施规划PPT课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