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将门之后的尽孝人生.doc


文档分类:管理/人力资源 | 页数:约11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1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1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将门之后的尽孝人生
  替父行孝,告别海军回乡下
   许光是许世友与结发妻子朱锡明所生的三个儿子中唯一存活的儿子。
   1932年,鄂豫皖根据地失守,许世友随红四方面军从大别山转战川陕,与家人失去联系。许世友的母亲果断逼迫儿媳改嫁,此后,不满三岁的许光跟着奶奶、姑姑,在深山老林中躲藏,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
   1948年,19岁的许光在父亲战友王树声(时任湖北省军区司令员)的帮助下,与父亲团聚。随后,许光被送往山东军区文化速成中学学习,他的班主任李心田老师了解许光少年时期的成长经历后,以他为主要原型写出了《闪闪的红星》中的“潘冬子”,改编拍摄的同名电影《闪闪的红星》,风靡全国。
   从文化速成中心毕业后,许光又相继在华东军政大学、第一海军学校和大连海军舰艇学院等院校学习,成为建国后我军第一批拥有本科学历的海军军官。后来,许光毕业分配到北海舰队,在一线部队摔打磨砺,逐步成长为一名北海舰队的优秀副舰长,先后6次立功受奖。
   这时,他再次面临人生的重大转折。许光的奶奶想念孙子、惦记儿子,常到部队探望,又不习惯在城市居住。为了让年事已高的老人有个幸福晚年,许世友将军经过慎重考虑后,决定让儿子代其尽孝,将儿子调回新县家乡工作。许光在海军13年,前程是锦;回家乡工作,是完全不一样的人生。但许光毅然服从父亲的决定。
   1965年6月,许光回到家乡,一边作为新县人武部的普通参谋为地方工作,一边陪在奶奶身边,精心照顾老人的生活起居、给父亲写信汇报奶奶的身体状况、给奶奶读父亲的回信……半年后,94岁的奶奶去世。许光原部队有意让其重返军营,许光带着孩子们与许世友见面,时任南京军区司令员的许世友问儿子:“你想不想回海军?”许光沉默了10分钟,生平第一次拒绝了父亲。
   这一次的拒绝,意味着许光已决心扎根家乡。
   至于做出这些决定的原因,许光的二儿子许道仑认为,当时父亲已在基层为乡亲做了一些事,觉得在家乡也能为国做贡献;更重要的是,许光不愿自己因享受“特权”,损害了父亲的名誉。许光的长女许道江认同哥哥的观点,认为父亲终身奉献家乡的最主要原因,就是对家族荣誉的珍惜,对党和人民的高度负责。
  尽孝老区,艰苦奋斗40余年
   “不能在军营里施展抱负,就要在家乡有所作为。”这是许光写给父亲信中的话。决心扎根家乡的许光,以在部队的干劲,为老区建设做出贡献。许光回到家乡后,从没为自己遇到的困难或者儿女亲戚的任何事情求过身居要职的父亲,但为了家乡的修路、水利、教育等事情,多次不厌其烦地给父亲写信,许世友也从来不认为儿子
“多事”,每次都很认真对待。
   原新县常务副县长韩文定介绍说,许光为家乡建设和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特别是他为解决县里的“通话”和“通电”等难题,曾四处奔波,多次到地区、省里反映情况,为全县基础设施建设立下了大功。
   1969年春,许光负责筹建新县千斤乡159微波站,当时山上没有道路可走,所有机械设备全靠肩挑背扛,就连几吨重的水泥杆也是靠人一步一步搬到山顶。许光不顾环境恶劣和条件艰苦,带领工人连续施工300多天,最终改变了古老的通话模式。
   上世纪70年代初,许光带着民兵铺设高压线路时,始终与民兵同吃同住同劳动,不分白天黑夜地拼命干。由于缺乏机械,电线杆铺设十分困难,他就带着民兵一根根往山上扛,一锹锹向土里埋,终于铺设起35千伏的高压线路,改变了新县落后的电力现状,为全县基础设施建设立下了大功。
   1987年7月,新县大雨成灾,防汛任务艰巨。有一天凌晨一点多,许光接到县防汛指挥部的紧急通知,要求连夜赶到一线现场指挥防汛抢险。尽管当时身体有病,许光还是冒雨赶到所包乡镇。由于连下暴雨,多数道路已被洪水冲毁,吉普车突然栽入一个两米多深的水坑,由于惯性的力量,副驾驶位置上的许光从前挡风玻璃中撞出,当场重伤昏迷,送往县医院抢救三天才脱离危险。
   新县人武部以前配了一辆专车,许光下乡检查工作只要提出申请,完全可以带车下基层,但他从来不用,每次都是和工作人员一起挤“班车”。”许光每年下乡支农时,虽然离家不是很远,但是为了帮助农民及时耕作插秧,常常一个多月都不回家。每次回来身上又酸又臭,都是带回一包脏衣服。
   许光烟瘾很大,但他公私分明,无论开会、出差还是办公,他从来不抽公家的烟。有一年,许光与几位乡亲前往南京看望许世友将军,当时来自湖北的一位村支书看到许光抽着廉价烟,开玩笑说:“你作为一个县级干部,抽的烟还不如我一个农民抽的好。”直到20世纪末,他还抽着当地最便宜的“散花”和“芒果”牌香烟。
   从战争年代走过来的许光一生崇尚勤俭。许光的大女儿许道江回忆,在电话普及后,县里为许光安装了一部固定电话,但是父亲几乎都是接听而不

将门之后的尽孝人生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1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qvuv398013
  • 文件大小30 KB
  • 时间2021-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