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社会实践报告_乡村振兴实践报告
[模版仅供参考,切勿通篇使用]
第1篇:振兴乡村社会实践活动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
经过几天忙碌地筹备后,今天一早实践团终于奔赴齐家村。齐家村地处北京西部边界,是根本意义上的偏远之地,交通情况可想而知。我们经过公交地铁不停转换后耗时将近4小时终于踏入了齐家庄的地界。沿途崇山峻岭,碧水蓝天,水天一色直让人分不清水平线在哪里。感受到大自然的滋味后队员们无不欢呼雀跃。见到村支书刘涛之后,我们先行咨询了关于齐家村的各种信息完成了调查问卷。因时至中午,村民们都忙着做饭,我们也暂时无事可做,遂队员们来到了齐家庄观光生态园中。入眼间尽是百年古木,村支书告诉我们的大片核桃林就在眼前。这还是我第一次见到未完全成熟的青皮核桃,琳琅满目的核桃挂满每棵青葱的枝杈。幼嫩萌发的青皮核桃吸取大自然的养分逐渐变得黝黑,直至坠地腐烂。道路一眼看不到尽头,担心迷路的我们只好转身回村。
由于村长恰逢在镇上公办,我们为了给文件盖上印章还得等他回来。翻阅各种文件后我们决定去采访下村委会旁的便民商店。商店老板听到我们询问他的号码露出了警惕的目光,我们反复解释后出示了我们的学生证,老板看到北京交通大学六个大字之后陷入了漫长的回忆中......经过漫长的等待后终于盖上了村支书的印章,最重要的环节结束后,我们又游览观赏了一番齐家村依山傍水的飘逸景色。村民的家一般都是门户紧闭,少有人烟,只有一些留守老人和儿童在街头闲坐。至此,我们实践团此行的任务基本完成,再次经过4个小时的颠簸旅途之后我们回到了城区。如果说生活因忙碌而美丽的话,外出实践的这几日就是最美丽的。因为在这几天当中,我们少有清闲的时光。我仿佛成为了一名真正的政府工作人员,体验到了民生的多艰。感谢齐家村所有村民的热情参与和盛情招待!谢谢!
第2篇:乡村社会实践报告
农 村
社
会
问
题
调
查
报
告
当今农村社会存在的主要问题调查及分析: 我们的报告共涉及以下几个问题:
一、留守老人问题
二、留守儿童问题
三、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融入问题
四、农村治安问题
五、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流失问题
第一章 留守老人问题
“留守老人”问题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一个沉重话题,是农村改革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一个难点。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发展农村公共事业,使广大农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因此,我们必须切实关爱“留守老人”,真正使“留守老人”能够安享晚年,这既是促进农村和谐稳定的具体要求,又是加快农村改革发展的重要举措。跟子女的长期分离,留守老人面临着严峻的生存质量(qol)与心理健康问题。我国农村地区长期以来一直实行以家庭为主的养老方式,子女供养是老年人晚年生活的重要保障。但随着承担主要赡养义务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的大量外流,长期的两地分离使得外出子女无法为留守父母提供经常性的照料和关怀,家庭养老的基础受到了动摇,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留守老人的经济供养、生活照料、精神慰藉和心理健康。同时,农业生产、照看孙辈、人情往来等重负都压到了留守老人身上,导致很多留守老人的生活处境令人堪忧。
对老年人的生存质量简称研究, 有助于了解老年人对健康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方面的良好状况的主观体验和需求。以便采取措施为老年人提供更好的社区卫生服务。
一、农村“留守老人”面临的困境
1、劳动强度普遍较大
中、青年农民原本是农村种田的主劳力,然而他们外出务工后,田地全部交给留守在家的老人。年迈力衰的老人们,本来应该坐享清福,可事实上,多数老人仍然是务农的主角,子女留下的责任田他们不得不去耕种。而大部分靠打工“致富”的子女并没有按时提供给父母充足的经济支持,以至于大部分老人还要依靠劳动来维持生计。据统计,在农村,83%的“留守老人”没有积蓄,80%的“留守老人”需要下地干农活。因此,子女外出打工不但没能明显地改善“留守老人”的物质生活水平,反而间接地加重了老人的劳动强度。
2、医疗卫生状况不容乐观
由于生理因素,老人上了一定年岁后,身体的各项机能逐渐下降,容易引发多种疾病。加上农村医疗机构不健全,医务人员少,儿女常年在外务工,对“留守老人”疏于照顾,无法尽到赡养职责,所以“留守老人”一旦头痛发热就常常缺医少药,无人照料,加上家务操劳,往往使小病拖成了大病。子女一般也只在父母重病时才给予资金上的帮助,但那时为时已晚。据统计,农村“留守老人”常年患病的比例高达61%。总之,“留守老人”的医疗卫生状况并未因子女收入增加而得到改善。
乡村振兴实践报告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