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文化之一:古代的计时工具
小朋友,我们每天都在与时间打交道。我们知道现在的常用的计时工具有各种各样的钟表,如电子表、石英表、机械表等等。那么,在钟表发明以前,你知道,人们是用什么方法来计时的吗?古时候的计时工具和现在可不一样,想不想看一看?
在我国古代,人们很早就发明了很多计时的方法和不同的工具。比如日晷(g uǐ)、漏(lòu) 刻、圭(g uī)表等等,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
晷针
晷面
1.日晷(guǐ )
日晷,又称“日规”,是我国古代利用日影测得时刻的一种计时仪器。它是由一只斜放的有刻度的巨大“表盘”和位于“表盘”中心的一根垂直竖立“表针”组成,是以太阳移动,“表针”对应于晷面上的刻度来计时的。这种利用太阳光的投影来计时的方法是人类在天文计时领域的重大发明,这项发明被人类沿用达几千年之久。日晷在北京故宫里可以见到。观察日影投在盘上的位置,就能分辨出不同的时间。
日晷现在北京故宫里可以见到。
2.漏(lòu)刻
漏是指计时用的漏壶,刻是指划分一天的时间单位,它通过漏壶的浮箭来计量一昼夜的时刻。
最初,人们发现陶器中的水会从裂缝中一滴一滴地漏出来,于是专门制造出一种留有小孔的漏壶,把水注入漏壶内,水便从壶孔中流出来,另外再用一个容器收集漏下来的水,在这个容器内有一根刻有标记的箭杆,相当于现代钟表上显示时刻的钟面,用一个竹片或木块托着箭杆浮在水面上,容器盖的中心开一个小孔,箭杆从盖孔中穿出,这个容器叫做“箭壶”。随着箭壶内收集的水逐渐增多,木块托着箭杆也慢慢地往上浮,古人从盖孔处看箭杆上的标记,就能知道具体的时刻。漏刻的计时方法可分为两类:泄水型和受水型。漏刻是一种独立的计时系统,只借助水的运动。后来古人发现漏壶内的水多时,流水较快,水少时流水就慢,显然会影响计量时间的精度。于是在漏壶上再加一只漏壶,水从下面漏壶流出去的同时,上面漏壶的水即源源不断地补充给下面的漏壶,使下面漏壶内的水均匀地流人箭壶,从而取得比较精确的时刻。
现存
古代的计时工具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