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终结审计与审计报告
终结审计与审计报告
终结审计的实务流程
2、与被审计单位召开总结会
1、召开项目组会议
3、编制正式的试算平衡表
4、对财务报表进行总体复核
6、评价审计结果,形成审计意见
7、项目负责经理复核工作底稿
5、解决项目组成员间的意见分歧
终结审计与审计报告
11、撰写审计报告
8、项目负责合伙人复核工作底稿
9、实施项目质量控制复核
10、获取管理层声明书
14、正式签发审计报告
12、完成业务复核核对表
13、完成审计工作完成情况核对表
终结审计与审计报告
汇总审计差异
审计差异
核算
误差
重分类误差
金额
性质
更正
更正
不更正
性质严重
性质
不严重
更正
单笔
误差
重要性水平
>
单笔
误差
重要性水平
<
单笔
误差
重要性水平
<
若干同类汇总数
重要性水平
>
未按规定编制财务报表
认定层次
终结审计与审计报告
编制试算平衡表
编制试算平衡表
是注册会计师在被审计单位未调整财务报表基础上,考虑调整分录、重分类等内容后所确定的已审计数和报表反映数的表式。
终结审计与审计报告
评价审计结果
评价审计结果的内含
站在整体的角度确定将要发表意见的类型以及在整个审计工作中是否遵循了审计准则。
评价审计结果的内容
1、对重要性和审计风险进行最终评价
一是按财务报表项目确定可能 的错报金额,二是确定财务报表项目可能错报金额的汇总数(即可能错报)对财务报表层次重要性水平的影响程度。
2、对审计单位已审财务报表形成审计意见并草拟审计报告
终结审计与审计报告
评价错报的影响
尚未更正错报的汇总数
已识别的具体错报
推断误差
对事实的错报
涉及主观决策的错报
实质性测试推断出的估计错报
总体错报—已识别的具体错报
以前审计中已识别但未更正错报的净影响额
终结审计与审计报告
尚未更正错报的汇总数
重要性水平
出具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考虑汇总数连同尚未发现的错报是否超过重要性水平
<
=
<
表明对财务报表的影响可能是重大
拒绝调整或未能消除未更正错报汇总数不是重大的
非标准审计意见
财务报表层次
终结审计与审计报告
与治理层沟通
沟通方式:
口头或书面沟通、详细或简略沟通、正式或非正式沟通。有效的沟通形式不仅包括正式声明和书面报告等,也包括讨论等非正式的形式。
沟通内容
审计师的责任
计划的审计范围和时间
审计工作中发现的问题
审计师的独立性
终结审计与审计报告
获取管理声明书
获取管理声明书的作用
进一步明确管理层对财务报表的责任
管理层声明书可以作为重要审计证据
管理层声明的形式
书面和口头声明。
书面声明:管理层声明书;审计师提供的列示其对管理层声明的理解并经管理层确认的函;董事会或类似机构的相关会议纪要,或已签署的财务报表副本。
终结审计与审计报告
终结审计与审计报告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