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原理名词解释美学: 研究美, 美感和艺术美的科学。它体现了审美活动中主题与客体的关系和当前美学研究的基础内容。一方面美学可以集中的研究美的各种形态以及美感问题, 另一方面可以从审美上研究艺术, 与艺术概论有所区别。美感: 是人在接触到美的事物时所引起的一种心灵感动, 是一种赏心悦目和怡情的心理状态,是对美的认识和欣赏评价。美的形象性: 是指美的事物和现象都是形象的、具体的、不是抽象的。美是人的末质力量的对象化, 凡是美都是形象, 能够被人的感觉直接把握。美的社会性: 是指美依存于人类社会, 具有客观的社会内容。是美与人类社会不可分割的属性。美学研究的对象: 以艺术为主要研究对象, 并通过艺术来研究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 进而研究各种审美对象、美感经验、审美意识、审美范畴和美学思想。审美意识: 审美意识是对于审美现象的感性直观的认识。人类审美意识的产生是一个历史过程,从根本上说是与人类生产劳动分不开的。当人类开始把自己与自然区别开来,并按照“美的规律”创造物体, 并在自己的创造物中直观自身, 看到了自己的创造能力的时候, 人类的审美意识也就形成了。审美对象: 凡是客观上与人构成一定的审美关系,能引起人的审美感受的事物总称审美对象。指各种美的对象, 包括现实美, 艺术美和自然美等。也包括优美崇高悲剧喜剧等形态。美学思想: 是美学发展的三个阶段之一, 具有两个基本特点: 一是应当能够借助语言文字形式进行传播;二是美学思想具有理论的形态, 美学思想具有明确的理论观点和概念范畴。心理能量消耗的节省说:这一学说是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提出的。他认为人的本能欲望受到压抑, 压抑到无意识中, 喜剧性具有一种释放性的作用, 让欣赏者发泄它们, 使它们浮动在意识之中, 得到三种满足方式,即巧智、想象、幽默。审美态度: 是一种宁静的、适宜于接纳对象外观的心理状态, 使主体关注于对象的形式与结构。其核心是要求人们在审美活动中超越自我和实际功利而达到对审美对象的审美静观。审美态度是存在于审美活动中的,不同于实践、理智、道德的一种态度。艺术技巧: 是艺术创作过程中的技能和技巧。天才的独特性表现在他通过高超的艺术性进行创作。观、品、悟: 观是指接受者透过艺术的形式符号, 在直观层次上初步感受和重建意向;品是指接受者根据各自的审美文化心理结构和经验, 凝神关照, 发挥想象力, 细致地品味作品, 充实、丰富、发展意象, 使意象更具接受者的个性。品就是意象的重建过程; 悟是主体对艺术品的意象品鉴渐入佳境后,终于升华为对意境的感悟美是多层累的突创: 是关于美的创造的学说, 认为美的创造不是某种固定的实体所致, 而是多处因素的积累, 是一种多层累的突创。基本含义是( 1 )从美的形成来说,它是空间上的积累与时间上的绵延, 相互交错,所造成的时空复合结构;( 2 )从美的产生和出现来说, 它具有量变到质变的突然变化, 我们还来不及分析和推理, 它就突然出现在我们面前,一下子整个抓住了我们。毕达哥拉斯学派: 由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及其信徒组成, 成员我是自然科学家。他们认为万物最基本的元素是数, 认识世界就在于认识支配着世界的数。美表现于数量比例上的对称与和谐, 音乐就是对立因素的和谐统一,人体的美就在于客观事物的均衡、对称、和谐、多样统一以及黄金分割等形式,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美的客观
美学原理名词解释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