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素
我为什么而活着
哲学史上有三大论题:
㈠我为何而生?
㈡我为何而活?
㈢我死后将要到哪里去?
“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件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个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剩下的就是怎样活的问题了。
——史铁生
学习目标
1、阅读课文,把握罗素人生追求的内涵。
2、通过本课学习,对“我为什么而活着”这个命题有自己的思考。
飓( )风肆( )意
濒( )临震颤( )
俯瞰( ) 缩( )影
字词注音:
jù
sì
bīn
chàn
kàn
suō
阅读罗素的作品是我一生中最愉快的事件之一。
——爱因斯坦
罗素为什么而活着?
朗读课文
1、概括说出作者渴望爱情的原因?
2、指出作者追求知识和同情人类苦难的具体内涵?
罗素平均每天写作三千多字,一生
著书71种,著述涉及哲学、数学、政治、伦理、教育、文学、社会学。尤以哲学、数学最有成就。
20世纪初,取得了现代数学基础研究的重大成果“罗素悖论”及解决这一悖论的“类型论”。
罗素的逻辑原子主义、中立一元论为现代西方哲学某些流派开一代先河。
罗素于1950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95岁高龄完成《罗素自传》的写作。
“百科全书式的作家”
一战时,罗素先生因为书写反对战争的传单被罚款600英镑。
83岁时,罗素、爱因斯坦和各国科学家发起了禁核签名运动。
89岁时,罗素为了反对美国拥有核武器,他和同样白发苍苍的夫人道英国国防部门前静坐示威,被判两个月监禁。
92岁时,他卖掉珍藏的所有古书,创立“罗素和平基金会”。
96岁时,他和法国著名哲学家萨特一起成立了一个民间法庭(后被称为“罗素法庭”)。
我为什么而活着18851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