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田会议的召开背景、历史贡献和现实启示朋友们,大家好! 今年是著名的古田会议召开 85 周年, 85 年前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在福建的上杭古田, 展开了第九次党的代表大会。 85 年之后, 也就是今年的 10月 30 日,我们军队又在古田召开了全军政治工作会议,那么古田会议,作为我们党和军队历史上一次极为重要的会议,应该说它是我们党 90 多年来,召开的重要会议之一。特别是它作为我们军队初创时期,党在军事系统召开的专门解决党和军队自身建设的一次会议,那么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作用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所以我们学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我觉得对于我们更加深刻的去了解这段历史,去传承我们党和军队的优良传统,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的。那么古田会议的召开背景是什么?古田会议的历史贡献在哪里?那么古田会议对我们现实起启示是什么?所以我就想今天结合在全军政治会议上的重要讲话,谈一点个人的认识和各位听众朋友交流。第一个问题就是古田会议的召开的背景,古田会议它是在一个特殊的历史环境历史条件下召开的, 主要有这么三个大的背景, 第一个背景就是,我们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的人民军队,开始走上中国革命的历史舞台, 面临着一系列前所未有的时代性的课题。大家都知道,大革命失败以后,我们党依然拿起了枪杆子走上土地革命,武装夺取政权这条道路。那么伴随着使命任务的变化, 环境条件的变化,我们党也面临着一系列亟待需要研究解决的重大课题。那么这些课题最为突出是三个。第一就是党如何才能牢牢的掌握住枪杆子。应该说我们党在大革命时期,就做了这些方面的初步的尝试,也部分的掌握了一些武装力量,但是由于对这个问题缺乏深刻的认识,也缺少有效的机制,所以这种掌控总体上看来是比较脆弱的,是单一的。正像毛泽东所指出的,那个时候我们在国民党军中的组织,完全没有抓住士兵,固经不起严重的考验。南昌起义之后,各地的红军仍然是沿用过去的做法,在部队中没有建立完备的党组织,没有开展革命的政治工作。所以这个军队中就出现了军心涣散,士气低落,甚至大量逃亡的这个现象,贺龙他有个形容,他说那时候的军队就像抓在手里的一把豆子,手一松就会散掉,所以说党虽然是勇敢的拿起了枪杆子,但是如果不能够牢牢抓住它握紧它, 那么一切仍将无从谈起。第二个课题就是我们党如何才能成为坚强的领导中枢?我们党成立的初期,它是以工人党员为主体的,党的建设也主要是按照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按照苏共的经验来进行,但是随着形势任务的变化,虽然城市斗争的受挫和农村革命斗争的开展, 那么党员队伍的结构,也就是党员中间的工人党员和非工人党员的比例,就呈现出一种此消彼涨的一个局面。那么党组织中家族化的问题, 地域化的问题, 党员质量差的问题, 组织松散的问题, 应该说比较普遍,比较突出。那么在这样一种情况下,怎么样去有针对性的去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实际这个非工人成分为主体的党,能够保持先进性、纯洁性,能够具备相应的能力,那这个就成了摆在党的面前的一个重大的现实课题,如果党的自身建设搞不好,那就很难形成坚强的领导核心。领军统兵也好,课题支撑也好,那就会成为一句空话。第三个重大的课题, 就是军队如何才能成为新型的人民军队。因为红军成立之后它的成分非常复杂,他有工人,有农民,有旧军人,还有大量的游民,那么这样一些各种各样的成分,汇总到一起就带来了各种非无产阶级的思想大量的存在, 单纯军事观点、极端民主化、军阀主义的倾向等等就直接影响到这个军队的性质、宗旨、战斗力。那么这个问题如果解决不好,就会使农民军,就会使这个工农红军有可能去重蹈农民军的覆辙, 或者是蜕化变质, 成为军阀的军队。所以这样三个重大的课题,它是摆在了党的面前,那么这些课题既是重大的,直接关系我们党和军队的生存和发展,同时又是紧迫的,就无可回避的摆到了我们面前,还是崭新的,没有任何先例可寻,必须依靠我们党独立自主的去面对,去解决。那么对面临的这些课题,我们的党中央,我们的红四军,我们其他各地的红军都在进行探索,都在思考和实践,怎么把这些问题解决好。这个探索是分三个层面来进行的。第一个层面是党中央的探索,这个八七会议后成立的临时党中央,六大选出的新中央,都对怎么样去搞好党的建设,红军的建设,做了很多的指示、要求。提出来一些思路和意见,应该说这些思路和意见大部分还是正确的,但是缺陷也很明显。什么明显?它就是没有从中国革命的实际出发,照搬照套苏联的经验, 所以没有形成与中国革命斗争,与中国这个国情相吻合的科学的思路, 管用的办法, 再加上我们当时的党中央两次犯了左倾错误, 片面的强调工作的重心仍在城市,片面的提拔工人党员到领导岗位,甚至要求红军要分散活动,朱毛要离开军队等等,这就使得一个时期内,各地的党组织和红军无所适从屡遭挫败,这是一个层面的
古田会议的召开背景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