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秦观教案.doc踏莎行秦观教案
踏莎行秦观
教学目标:
1、 读懂这首词的大意,品味语言;
2、 探讨词中象征性景物的内涵;
3、 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探讨象征性景物的内涵;
教学流程:
一、 导入:
湖南的郴州有一座三绝碑,所谓“三绝”指的是秦词、苏跋、米书“三绝”,即秦少游 作词、苏东坡写跋、米芾书法。郴州知军邹恭把原碑拓上,转刻在苏仙岭白鹿洞的大石壁 上,这就成了工绝碑。我们知道苏轼是文学界的泰斗,米芾是书法界的巨人,那么另一绝 秦观的这首词绝在何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词坛的千古绝唱一一《踏莎行》。
二、 解题,正音
“莎”读SU6音,词牌名,它是指一种莎草,多年生的草本植物,这个词牌的本意是指 “在草地上游玩”。
三、 走近词作者
1、走近秦观
秦观,字少游,一字太虚,号淮海居士,有《淮海集》《淮海居士长短句》。秦观为苏 门四学士之一(其余三人是黄庭坚、晁补之、张耒lei)0秦观是北宋后期著名婉约派词 人,被誉为"婉约之宗”。
其词大多描写男女情爱和抒发仕途失意的哀怨,文字工巧精细,风调凄迷幽婉,清丽曲 雅,音律谐美,情韵兼胜。代表作有《鹊桥仙》《浣溪沙》等。名句如“两情若是久长 时,又岂在朝朝暮暮”(《鹊桥仙》)、“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细雨细如愁”(《浣溪 沙》)、“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春日》)。
2、才子的人生悲歌:
(1) 政途不顺:北宋后期,王安石变法失败之后,新旧两党激烈的争斗,由政见的不 合,发展为意气用事,甚至出于一己之私利,而互相倾轧,党同伐异。元祐间新党重新执 政,苏轼因为旧党而坐罪,秦观受牵连同遭贬谪,他先贬杭州通判,再贬监处州(今浙江 丽水)酒税,最后又被人罗织罪名,贬徙郴州(今属湖南),并削去了所有的官爵和俸 禄。
(2) 以诗言志:接二连三的贬官,理想破灭,前途渺茫,万分苦楚,千般哀怨,满怀 惆怅、悲愤交加,他来到郴州后写下了这首词,以委婉曲折的笔法,抒写了谪居之凄苦与 幽怨,成为词坛的千古绝唱。
四、 诵读这首词
1、诵读指导
要求:读准字音、读清节奏、读出感情。
指导:1、找出韵脚2、注意重音3、把握悲苦的感情
五、 读懂这首词
1、 了解这首词的大意,借助注释理解词义。不懂的地方先同座位讨论。如还有不懂的 提出来全班讨论。
2、 找出词中的主要意象和关键动词、形容词
主要意象:雾、楼台、月、津渡、桃源、杜鹃、斜阳、驿、梅花、尺素、郴江、郴山 关键动词和形容词:失、迷、望、寻、闭、寄、传、砌
3、 展开想象,把这首词的内容和情感用自己的语言写出来。
五、鉴赏这首词
理解象征手法及其原因
(1)这首词有诸多物象。它们分别有怎样的象征意义?为什么要采用象征手法?明 确:
雾、月:本身的虚无缥缈,喻不可克服的现实阻碍。
楼台:心中向往的境界。
津渡:乘船出发的渡口,也是人生出发的津渡。
桃源:理想的寄托,心中的乐土。
杜鹃:表示春暮;暗含归乡之意。
斜阳:不止说一日之暮,还指春暮,尤其还有人生之暮的悲哀。
原因:符合其贬谪之人的身份;收到含蓄委婉的艺术效果。
品味词语的妙处
“失” “迷”两个字用的好,请你分析好在哪里?
明确:使动用法(使,,,,失;使,,,,迷。);既准确地勾勒出月
踏莎行秦观教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