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时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一、减数分裂的概念
1、对象:
2、特点:
3、结果:
有性生殖细胞(精子或卵细胞)的形成
细胞连续分裂两次,而染色体只复制一次
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比原来减少了一半
二、精子的形成过程
第14课时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讲课
第14课时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讲课
(一)第一次分裂
精原细胞
四分体
复制
联会
同源染色体分离
初级精母细胞
次级精母细胞
2n
2n
n
次级精母细胞
着丝点分裂
精细胞
精子
变形
(二)第二次分裂
第14课时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讲课
(三)减数分裂基本过程
精细胞
精子
n
n
精原细胞
初级精母细胞
次级精母细胞
复制
联会→四分体→
同源染色体分离
2n
2n
n
着丝点分裂
变形
(四)交叉互换:
四分体中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发生的交换现象。
第14课时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讲课
三、卵细胞的形成过程
卵细胞
极体
极体
次级卵母细胞
卵原细胞
四分体
复制
联会
同源染色体分离
着丝点分裂
着丝点分裂
第14课时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讲课
四、卵细胞形成与精子形成的比较
(一)相同点:
1、都经过一次减数分裂,分裂过程中均有联会、四分体等现象的出现。
2、染色体数都比原始生殖细胞减少一半。
(二)不同点:
不变形
精细胞变形
不均等分裂
均等分裂
1个+3个极体
4个
形成过程是否变形
细胞质分裂
一次分裂形成生殖细胞数目
卵细胞的形成
精子的形成
项 目
第14课时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讲课
联会
四分体
交叉与互换
次级母细胞
精(卵)细胞(或极体)
(一)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过程染色体的变化
同源染色体的联会
四分体
往往有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与互换
同源染色体的分离
(二)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染色体的主要变化:
着丝点的分裂,与有丝不同在于没有染色体的复制。
五、减数分裂过程染色体的变化
第14课时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讲课
举例
假设某哺乳动物,其精原细胞中有2N条染色体,我们对其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姐妹染色单体的含量作一下总结。
注意:精原细胞中染色体数和体细胞相同
第14课时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讲课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