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砂测量实验报告.doc目录
一工作的目的与要求
二工作区的地质概况
三工作概述
四有用重砂矿物组合及特征
五对重砂矿物异常的解释与评价意见
六重砂测量的应用
七实验小结与体会
一 工作的目的与要求,完成任务情况
目的:编制圈式重砂成果图,圈定重砂异常区和找矿远景区,并进行找矿远 景评价。
要求:在完成任务的同时编写文字报告,最后提交圈式重砂成果图及其文字 报告各1份。
完成任务情况:完成圈式重砂成果图和文字报告。
二工作区的地质概况
该区长12. 35km,南北宽11km,总面积为135. 85km2o该区共有25条I级水 系。北东部有9条I级水系,南部有6条I级水系,南西向有1条I级水系,东 部有9条I级水系;采集标本的编号从124—390,共266个样品。取样地点分 布于河流砂嘴、阶地基底、河床砂嘴、河流坡积冲击层、河床基底、残积冲积层。 该区采样的矿物为磁性矿物:磁铁矿石;电磁性矿物:黑鸨矿、电气石等石;无 电磁性矿物:锡石、白鸨矿、方铅矿等。按重砂矿物组合可分为:黑鸨矿-锡石 组合和方铅矿共生组合。重砂矿物含量分四级:I级重砂含量>10g/m3, II级其 含量在lg-10g粒/m,之间,III级在100粒-lg/ m3之间,IV级含量1粒TOO粒/n? 之间。
1、 地形地貌特征
测区总体为2个汇水盆地,E-W:石子沟到羊村形成一个IV级水系,北东部 有9条I级水系,南部有6条I级水系。
2、 该区地层
地层由老到新有:寒武奥陶系、泥盆系及第四系。各低层单位的岩性特征、 化石、接触关系等叙述如下:
寒武一奥陶(e-0):为本区最老的地层,主要由深灰色变质细砂岩与千枚 状页岩互层,以及灰色薄层变细砂岩夹结晶灰岩、变质页岩组成。厚度约>3000mo 泥盆系(D):为本区分布最广泛的地层,与下伏地层不整合接触。泥盆系 分为上、中、下三统。
下泥盆统(DD :分为上、下两组,下为莲花山组,上为四排组。
莲花山组(DJ):下段是以石英砾石为主的底部砾岩层,偶见有含铅锌矿 的脉石英及花岗岩砾石:中段为紫红色厚层中粒石英砂岩夹少量粉砂岩及页岩; 上段为紫色厚层细砂岩、粉砂岩及页岩。厚度约350-700mo
中泥盆统(DQ :可分为上、下两组,下为郁江组,上为东岗岭组。
郁江组(D2y):为紫红色细砂岩及杂色页岩,含有少量腕足类化石和瓣觥 类化石的碎片。东岗岭组(Dzd):为厚层深灰色石灰岩及白云质灰岩,化石极 为丰富。厚320-560mo
上泥盆统(DQ :可分为上下两组,下为桂林组(D,g),上为融县组。本区 仅见桂林组。
桂林组(D;3g):为中厚层至薄层深灰色、灰色石灰岩为主,夹少量白云质 灰岩,含化石较多,厚度为400-580m o
第四系(Q):主要为堆积于河谷及沿岸低平地区的冲积物和洪积物。
3、 构造
总体上本区政府为一背斜构造,即石子沟背斜,轴向NW,向NW庆伏;核部 为寒武系-奥陶系,两翼分布为泥盆系。另外,在测区北东角有刘家坪小向斜, 轴向NE;南西角有羊村小向斜,轴向SW。
4、 岩浆岩
本区岩浆岩主要为花岗岩类岩石的侵入体,其生成时代可分为加里东期和燕 山期。
加里东侵入体:主要为花岗闪长岩(Y H),呈岩基产出,具有明显的相 变。中心相为角闪花岗岩,向外为花岗闪长岩,边
重砂测量实验报告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