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TD standardization office【WTD 5AB- WTDK 08- WTD 2C】
建筑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战略方案
建筑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战略问题思考
建工师党委常委、副师长 李进峰
第一部分:建筑业发展方式转变问题
关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问题是十六大以后提出的,在此之前人们关注更多的是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问题。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要实现“两个转变”。一是我国从计划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二是从粗放式经济增长向集约式经济增长转变,这是两个根本性转变。
从党的十六大开始,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提法,改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什么改变提法呢?一是单一的经济增长方式指标,不能区分不同的发展方式带来的经济增长。二是集约增长方式主要强调效益,不能很好的体现发展质量,以及对环境污染的情况。
一、我国宏观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存在的主要问题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生产方式不断升级的过程。
捕鱼打猎——男耕女织;
手工劳动——大机器生产;
工业文明——信息时代;
物质生产——创意经济。
从宏观来讲,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就是调整经济结构。就像金刚石和石墨,两种物体的原子是完全一样的,由于原子的排列结构不同,金刚石很硬,而石墨很软,排列结构不同效果差异很大。
(一)我国经济结构的突出问题
1、投资与消费相比,过度依赖投资;
2、内需与外需相比,过度依赖外需;
3、工业与服务业相比,过度依赖工业;(兵团刚刚从依赖农业向工业转变!)
4、物质消耗与自主创新相比,自主创新不足;
5、城镇化与工业化相比,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
结构调整的关键:
1、扩大内需。2、重视自主创新。3、推进城镇化。4、加快产业结构升级。5、形成有利于结构调整的制度安排。
(二)我国将从五个方面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1、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施重点产业振兴计划(十大产业振兴计划不包括建筑业),促进企业兼并重组,淘汰落后产能,积极发展先进的制造业。
2、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努力突破核心关键技术,获得自主知识产权。推动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抓好人才培养、引进与使用。
3、夯实“三农”发展基础。
4、搞好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加大节能技术和产品推广,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低碳技术等。
5、深化改革开放。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推进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继续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二、建筑业发展方式转变的历史进程
(一)建筑业为国民经济做出了重要贡献
1980年4月2日,邓小平同志发表“关于建筑业地位问题和住宅政策问题的谈话”,明确指出:“建筑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建筑业是可以赚钱的,是可以为国家增加收入、增加积累的一个重要产业部门”。
1、产业带动作用。建筑业消费钢材、木材、水泥、玻璃、五金等50多个行业,2000多个品种。建筑业完全消费系数约为2,即每增加1元的建筑业产出,需要消耗其他部门的产出2元,使社会总产出增加3元。
2、促进就业功能。建筑业从业比重占全国就业人数的4%-5%,在八大行业中位居第四,建筑业吸纳农村富裕劳动力近3000万人。
3、改善住房条件。现在,城镇人均住房28平方米,农村人均住房32平方米,分别是1978年的倍和4倍。
4、推进城镇化。2009年我国城镇化率达到46%,1978年是20%以下。
2009年建筑业完成总产值75864亿元,实现利润2663亿元(产值利润率为%),实现增加值22333亿元,比上年增加%,约占GDP的%。
(二)建筑业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1、产业结构不合理。发达国家的建筑业,中、小企业是大头,特大型企业数量很少。小型企业占70%-95%;中型企业占5%- 30%;大型企业占%%,是一个上面小、下面大的金字塔结构。而我国是中型企业多,大型企业、小型企业少的“橄榄形”结构。
2、市场交易行为不规范。有形建筑市场发达,各个地区都有建筑市场交易中心。但是,虚假招标、截肢工程、低价发包、违规分包、违法转包和挂靠现象比较普遍。工程款拖欠问题依然存在。
3、业主地位“优势”过度。建筑业管理制度中缺乏对业主的制约,使甲方与乙方在合同实施中,不能体现平等地位。
4、法规制度不健全或滞后。市场中缺乏对业主行为约束的制度,法律、法规建设滞后,如1997年颁布的《建筑法》修订工作从2004年开始,到现在仍没有完成。
5、从业人员素质不高。建筑业中农民工占从业人员总量的70%,其中,90%以上的农民工没有经过培训即上岗。
6、科技投入不足。建筑业的增长,主要来自投资的增加,投资、劳动投入和科技的贡献率分别为%,%,%。
7、国际化程度低
建筑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战略方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