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俗文学比文学名著影响大反方三辩
通俗文学比文学名著影响大反方三辩资料
通俗文学就在我们的周围,最贴近我们的生活,最能迎合大众的口味,最能反映普通民众的喜怒哀乐,最能展现人民的审美观,也最能体现一个民族的人文精神。虽然所有的通俗文学,不一定都能成为名著,但绝大多数的名著,在其诞生之初,都是通俗文学。从这个意义上讲,名著是通俗文学这座金字塔的塔尖,高高在上,令读者敬畏多于亲切。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毕竟是少数,能读懂文学名著的人也是少数。文学名著有其特定的阅读群体和专家群体,而通俗文学就没有,它适合各个阶层。有的人甚至一辈子都没读过一本文学名著,却可能看了不少通俗文学的作品。我们常常看到有人在闲暇时沏一杯茶,捧一卷书,悠闲惬意的阅读。读的什么书呢?武侠、言情、侦探、科幻,甚至是连环画。这就是现实生活中大多数人的阅读。还有一种现象非常有趣。文学名著的影响力往往不是来自作品本身,而是得益于其他艺术形式对名著的通俗化演绎。譬如,正是评书、曲艺、戏剧等通俗化的艺术形式让《三》这样的古典文学名著走入千家万户,贴近寻常百姓。而大部分评书、曲艺、戏剧也是通俗文学的一部分。通俗是文学的生命力,是文学必然的发展方向。通俗文学比文学名著影响大,这不仅是二者定位不同的必然,更为历史和现实所证明,是不争的事实。
就两者的关系而言,大多数为人们所熟知的文学名著,在其诞生之初都是通俗文学!文学名著由通俗文学发展而来,更需要通俗文学
的诠释才能被人们理解、认识。在文学作品普及、题材贴近生活和语言的大众化方面,通俗文学比文学名著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难道你们不知道,诞生了咱们中国20世纪最深入人心的形象的《阿Q正传》,其实就是鲁迅先生应一个通俗文学的休闲栏目约稿而写的么?难道你们不知道,法国的雨果、巴尔扎克、大仲巴,英国的狄更斯、柯南道尔等在”世界文学名著“中榜上有名的作品,其实就是通俗文学么?难道你们忘记了,我们中国的四大名著,以及宋词元曲京戏等被列为”国粹“的东西其实在它刚诞生时,就是通俗文学么?
几年前,面对有人提出:什么是伟大的中国文学的代表时,作家伊沙这么说过,伟大的中国文学,应该是那种深刻反映出中国复杂的当下现实和现实中人性异化的作品。而通俗文学作为最贴近民众生活的文学著作,不正是伟大的中国文学的典型代表么?难道这不是通俗文学比文学名著影响大的显著体现么?
感谢对方辩友的精彩陈词,但是我不得不指出其中的不足之处:
1. 对方辩友错误地将价值等同于影响,对方辩友不断论证文学名著的价值有多大,我方也承认文学名著有其不可忽视的价值,但是我们今天辩论的题目是两者谁的影响大,而非谁的价值大。鲍鱼鱼翅的营养价值大,但是它们的影响绝对不及街头小面。
2. 对方辩友不断论证文学名著的知名度大,但是知名度的广度不等于影响的广度,谁都知道四大名著,谁都知道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但并非每个人都会真正去读,理解其中的真意。
3. 对方辩友显然在模糊通俗与浅薄的概念,我想说的是,通俗文学的思想内涵并非浅薄,只是用通俗的方式表达出来,让人们更好的理解。通俗文学并不是庸俗文学。
4. 对方辩友一直在说文学名著对于人们思想的指导功能,指责通俗文学中的糟粕,但是我们今天所讨论的是通俗文学与文学名著影响的大与小,而非
通俗文学比文学名著影响大反方三辩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