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风小学高效课堂导学案
《南沙卫士》导学案(师)
年级:六年级 设计:侯小琴 审核: 授课教师:
【导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充分理解课文内容,理清全文脉络,概括段落大意,体会文章的写作手法。通过分析文中叙述的具体事例,深刻感悟全文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提高学生深层次的阅读水平。在学生积极思索、交流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过程与方法:体会文中描写的事例,感受南沙卫士们无私奉献、乐观向上的精神。引导学生树立为建设祖国而奉献力量的远大志向。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体会南沙群岛守礁官兵的坚强意志及乐观精神,使学生受到思想品德的教育,激发学生对英雄的热爱之情。
【导学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根据课文的内容画成情节曲线图。
【知识链接】
南沙卫士步入“第二代”。南沙卫士的生存条件已今非昔比。今天,由钢筋水泥筑成了地基直接筑于水下礁石,水面上为楼式结构的第三代“高脚屋”已经建成,它可以防御海上的任何风浪,而且面积也在日益扩大,有的已扩大到相当于一个足球场。官兵们不仅有了守备依托,更有了一块生活的天地。他们的生活保障,已实现了从简单生存向“小康”水平的飞跃——尽管与大陆相比,它是多么微不足道。目前,南沙卫士的农副产品自给率已大大提高,罐头食品的供应量已从1998年前的80%降低到了现在的50%。官兵们告别了一日三餐吃罐头的历史,几乎每天都能吃上一顿新鲜的蔬菜。一年四季靠下雨洗澡也已成为过去,淡水供应量基本得到保证。湿热气候造成的关节炎也明显降低……
今天的南沙,人气旺盛,人人精神饱满,这是一批批南沙卫士艰苦卓绝、苦中有为的结果。南沙礁堡一天天发生的近乎奇迹的变化,足以载入人民海军的光荣史册。
今天,多年来一直被视为“生命禁区”的礁堡,已成为一座传授知识和文化的“校园”。一批又一批官兵走进这座校园时,只是一个普通的人,经过打造,当他们告别这里出去时,已成长为文化素质高、心理素质过硬的全面发展的人。我们有理由相信,一支现代化的守备部队必将出现在祖国的南海上,一支强大的南沙守备部队,必将在祖国的南海筑起一道牢不可破的铜壁铁墙。
【导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呈现目标。
1、激趣谈话:
当我们沉浸在甜美梦乡的时候,南沙卫士们正手握钢枪坚守在沧海孤礁上;当我们在城市里任意选择花花绿绿的饮料时,南沙卫士们正在为发挥每一滴淡水的作用而想尽方法,南沙卫士用自己的青春与汗水谱写了一曲曲守卫南沙的赞歌,创造了说不完的“生命奇迹”。自读课文了解大意。
2、阅读导学目标,明确本节课学习目标。
二、自主学习,走进文本。
1、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圈画不理解的词句。
2、同桌交流自学字词情况。
3、默读思考:课文围绕“缺水”精心选择了守礁官兵的几个生活片段,主要表现在在书上作批注,
4、自我检测,完成导学案(生)预习部分。
三、再读课文,感知文本。
1、默读课文,画出表现守礁官兵的几个生活片段的语句。
2、反复朗读画出的语句,同伴交流体会。
3、集体交流批注。
四、总结归纳,提出问题。
1、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
南沙卫士》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