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洁风险防控管理监察部任军 2011 年6月1日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是我们党必须抓好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党的十七大以来,胡锦涛总书记多次强调指出,要“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拓展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工作领域”。把预防腐败工作摆在了非常重要的位置。预防腐败的过程, 实际上就是提前化解腐败风险的过程。同时反腐倡廉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要求我们必须用发展的思路和改革的办法,破解工作难题,完善工作机制。廉洁风险防控管理就是在实践中探索出来的预防腐败的新途径、新方法。胡锦涛总书记在 2010 年召开的十七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上指出: “要推进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从重点领域、重点部门、重点环节入手,排查廉政风险,健全内控机制,构筑制度防线,形成以积极防范为核心,以中化管理为手段的科学防控机制。在 2011 年召开的十七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的工作报告中,提出了“全面推行廉政风险防控管理”的工作任务。内容“是什么”——廉洁风险防控管理的概念“为什么”——推行廉洁风险防控管理的重要意义“做什么”——廉洁风险防控管理的主要内容“怎么做”——廉洁风险防控管理的方法步骤和工作要求——风险——风险管理——廉洁风险——廉洁风险点——廉洁风险事件(表现) ——廉洁风险防控管理一、廉洁风险防控管理的相关概念——风险风险本身是一个与不确定性密切相关的概念。目前尚无权威性的定义。“风险是指未来的不确定性对企业实现其经营目标的影响。”——《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 2006 年6月) 在实务中,人们从不同的角度对风险进行理解: ——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发生损失的可能性。损失发生的可能性越大, 风险越大。——风险是损失的不确定性。通常用概率作为风险衡量的指标。——风险是实现某种目标的不确定性。既可能是风险,也可能是一种机遇或机会。一、廉洁风险防控管理的相关概念——风险管理是指如何在一个肯定有风险的环境里把风险减至最低的管理过程。对企业来说,就是在企业内部建立一种管理风险的基础能力,包括了对风险的识别、评估、监控和应变策略。上个世纪 30 年代,最早起源于美国。上个世纪 50 年代,风险管理发展成为一门学科。上个世纪 70 年代,逐渐在全球掀起风险管理运动。上个世纪 80 年代,我国开展研究风险管理学。 2006 年,国资委开始在中央企业推行”全面风险管理工作“。一、廉洁风险防控管理的相关概念——廉政风险是指实施公共权力的主体(党员领导干部)在执行公务和日常生活中产生或者发生滥用公共权力、谋取私利的可能性。主要是指因教育、制度、监督不到位和党员干部不能廉洁自律而可能产生不廉洁行为的风险。一、廉洁风险防控管理的相关概念——廉政风险的主要特征 1、客观性——是指任何掌握权力的个人,都客观存在发生腐败行为的风险,每个权力岗位都存在廉政风险。 2、损失性——是指只要发生腐败,必定会对党和国家、集团和企业、职工的利益造成客观损失(直接损失或间接损失); 3、不确定性——是指由于权力行使过程中,腐败行为有不固定出现的特点,可能出现在任何环节中。只要有权力就存在着滥用权力的可能性;只要有职能就存在着不作为、乱作为的可能性。 4、可描述性——是指廉政风险的表现形式就是党员干部具体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5、可控性——是指针对日常工作生活中的廉政风险制定具体的防范措施,并且能够得到有效地贯彻执行,从而降低腐败行为发生的可能性。一、廉洁风险防控管理的相关概念——廉政风险点是指权力运行流程中可能产生廉政风险的具体环节或岗位。——廉政风险事件(表现) 是指在廉政风险点上可能发生的廉政风险的具体表现形式。廉政风险点和与其相对应的廉政风险事件是动态的、变化的,随着权力运行的变化或岗位职能职权的调整,而相应发生变化。一、廉洁风险防控管理的相关概念——廉政风险防控管理是将风险管理理论和质量管理方法应用于反腐倡廉建设实际,针对党员干部日常工作生活中可能出现或者正在演化中的腐败问题(不廉洁行为),采取前期预防、中期控制、后期处置等措施,依托计划、执行、考核、修正的 PDCA 循环管理机制,对预防腐败工作实施科学管理的过程。通俗地讲,就是查找出党员干部日常工作生活中的廉政风险,有针对性地制定防范措施,建立起反腐倡廉建设与业务工作之间的关联机制,在权力运行的各个环节对廉政风险实施控制,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腐败行为发生的可能性。廉政风险防控管理, “防控的是廉政风险,管理的是防范工作”。一、廉洁风险防控管理的相关概念
廉洁风险防控管理讲义总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