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赤壁赋》教案.doc《赤壁赋》教案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有关文言实词和虚词提高理解文本分析能力
过程与方法:比较阅读《念奴娇•赤壁怀古》《赤壁赋》《后赤壁赋》
态度情感与价值观:了解苏轼的思想,学习古人豁达乐观的精神。
【重点难点】
1、 学习和积累有关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知识。
2、 了解作者运笔自然,文辞优美的写作特色及语言运用的妙处。
3、 体会景、情、理三者内在的联系。
【设计思想】
分两步:
一、 掌握《赤壁赋》的基本知识及背诵;
二、 比较“三咏赤壁”探讨黄州时期苏轼的思想。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语
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人们旅游的时候最喜欢做的事是什么呢?留影纪念。 而古人也喜欢出游,尤其是文人墨客,他们出游时最喜欢做什么呢?吟诗作赋。 譬如今天要学的散文,就是苏轼所写的一篇文章,虽说游的是假赤壁,写出来的 却是好文章,题为《前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都是 其被贬黄州所作。
(齐读)
写作此文的原因
这篇赋写于宋神宗赵顼元丰五年(1082 )作者被贬黄州之后。被贬的起因,是 谏官李定、舒禀、何正臣等人从苏轼的诗作里摘出一些讽刺新法的诗名,告发他 反对新法,结果苏轼被捕入狱。出狱后被贬到黄州,名义上任团练副使,实则等 于充军。作者因内心愤慨不平,借助诗文以抒发感慨。赋中所流露的“人生无常” 的悲哀和旷达心情,就是这种复杂感情的表现。
作者是元丰三所(1080 )春到黄州的。元丰五年七月和十月,苏轼曾先后两次 到黄州城外的赤壁漫游,写下了《赤壁赋》(后人叫《前赤壁赋》)和《后赤壁 赋》。这里所说的赤壁,不是三国时赤壁之战的赤壁。周瑜破曹兵的赤避在今湖 北省嘉鱼县东北。作者在这里只是触景生情,借题发挥而已。
解读文本
(一) 听朗读课文。要求:
1、注意字词的读音及断句;2、说说你听此文的初步感受。
听完朗读,让学生交流对《赤壁赋》有什么初步感受?在学生发表意见基础上教 师归纳:
1、 语言上有一种抑扬顿挫的声韵之美。
2、 写景上有一种境界开阔飘飘欲仙的感觉。
3、 情感上是悲中有乐,乐中有悲。
(二) 研读第一段
1、 默读,要求疏通句意(略)。
2、 朗读,赤壁之景到底怎样,找出描写赤壁之景的句子。
明确: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 光接天/万顷之茫然
3、 请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风月无边的赤壁秋景图。
清风和明月交织,露珠和水色辉映,幽雅而宁静,苍茫而朦胧,风月无边,秋景 如画。
板书:画意一美
4、 “一切景语皆情语”,在这清幽朦胧的景色中,主人公心情如何?哪些词句 最能直接传达这种泛舟秋江的心情?
明确:“诵”、“歌”,表现出泛舟秋江赏美景的愉悦;“纵”有听凭、随意的 意思。主人公在茫无边际的江水中从流飘荡、任意东西,于是“浩浩乎如冯虚御 风,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作者写自己在辽阔江面上泛舟,仿佛在 浩荡的太空中乘风飞行,毫无阻碍简直就要远离人世,飘飘升入仙界里去了,令 人陶醉苴中o
如此之堇景使作者产生心旷神怡、羽化登仙之“诗情”
板书:诗情一乐。
此一乐也——山水之乐、诗酒之
5、 作者开始游赤壁时,景色如何?心情如何?
景:皓月当空,碧水万顷,月光朦胧,清风徐徐,景象
新课程《赤壁赋》教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