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
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
辛弃疾,这是郭沫若先生题写,匾额挂于辛弃疾纪念祠。
这副对联写谁?
第1页/共30页
辛弃疾简介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居士,历城(今山东济南人)。生长在金兵占领地区。20岁,率兵抗金,投奔耿京为首的农民义军。后归南宋,力主抗金,议论恢复大计,批驳悲观论点。在历任地方官期间,发展生产,训练军队,为北伐积极做好准备,表现出非凡的军事和政治才干。因此受到朝廷当权者忌恨。被罢职,闲居带湖近20年,中间虽短期任官,但很快被罢免。到晚年,朝廷情势危急才被起用,但仍不得信任,终身未能实现其恢复中原的宏愿,病死于铅山。终年六十八岁。
第2页/共30页
理清结构
1节 辛弃疾在文人中的唯一性和独特地位。
2-16节 辛弃疾其人、其词的特点。
17节 多种因素成就一个爱国词人辛弃疾。
第3页/共30页
“辛弃疾这个人,
词人本色是武人,
武人本色是政人。”
在作者看来辛弃疾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整体感知
第4页/共30页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其词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并称为“苏辛”。
词人辛弃疾
第5页/共30页
武人辛弃疾
虽然他的诗词成就很高,但这并非他的本意,原来他更想成为一名出色的武将,驰骋沙场,驱除入侵贼寇,收复失地 。
他竟然有着单人独马追贼、奔突千里押解叛将的传奇经历。可见他武艺过人,胆识超群。
第6页/共30页
政人辛弃疾
辛弃疾被任用的20多年期间竟然有37次的频繁调动。作为一个报国志士还有近20年的时间被闲置在一边,只许旁观,不得插手,也不得插嘴,难怪心中积压了很多复杂的情感:不满、愤懑、焦虑、懊恼、无奈、等待、企盼……
他太爱国家,爱百姓,爱
朝廷了,但朝廷怕他,烦他,忌用他。
第7页/共30页
(请齐读)
作为“武人”,他不能血洒大漠、马革裹尸;
作为“政人”,他虽满腹经略,却招谤被弃,报国无门,壮志难酬。
于是他只能把满腔的悲愤之情倾泻于笔端,成为“词人”。
第8页/共30页
辛弃疾的词不是用笔写成的,而是用刀和剑刻成的。
他的词不是用墨来写,而是蘸着血和泪涂抹而成的。
他的词是在政治的大磨盘间磨出来的豆浆汁液。
,辛弃疾的词有什么特点?(提示:把握关键句——找出文本中的话回答)
文本研读
第9页/共30页
作者为什么说“辛弃疾的词是用刀和剑刻成的”、“是蘸着血和泪涂抹而成的”?(6分)
说“是用刀和剑刻成的”,其一,辛弃疾一心想杀敌报国,收复河山,不少词作反映军旅生活,充满着刀光剑影;
其二,辛弃疾词风雄壮高昂,意境雄浑阔大。(或:辛弃疾有抗金的战斗生涯,词风又属豪放派,有一种凛然杀气和磅礴之势)(3分)
说他的词作说“蘸着血和泪涂抹而成”:是因为辛弃疾备受打击排挤,得不到朝廷的重用,自己的一腔报国之志不能实现,不少词作反映了作者的酸辛、悲辛与痛苦。(意对即可)(3分)
第10页/共30页
把栏杆拍遍剖析PPT课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