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政治制度和当代中国政治制度一、政治制度的涵义制度及政治制度的定义特点: (多选)稳定性、强制性、合法性、历时性二、政治制度与社会经济、文化制度的关系在社会各项制度中,根本性的、起决定性作用的制度是社会的经济制度,经济制度是社会结果的基础,是社会经济基础的主要成分。它决定社会的上层建筑。需了解的:丹尼尔《后工业社会》,即知识经济。思想文化意识对政治制度主要起导向作用。美国政治学家亨廷顿的《文明的冲突》选择: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意的文化, 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三、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内容简答: 如何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政治(其实现在应只会当选择题考)记住红体部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政治,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人民民主专政构架图(后补) 人大制度:元首制度、选举、立法、行政(含国家公务员) 、司法、军事单一结构制度:民族区域自治、特别行政区直接参与: 第二节坚持和完善当代中共政治制度一、坚持当代中共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政治制度与政治体制的区别( 简答, 非重点) (详见书 P7) 二、推进政治制度改革,完善当代中共政治制度改革成果即可改善的地方 1. 废除领导干部终身制,建立了干部离退休制度,视线了干部队伍的年轻化、革命化、专业化、知识化,保持了党和国家的活力。 2. 实现了党政智能分开,调整了党的组织形式和工作机构。 3. 加强了社会主义基层民主自治制度建设。(居委会组织法,颁布工业企业职工代表大会条例) 4. 事实国家公务员制度。 93 年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条例》 5. 根据高效、精简、统一的原则,进行了行政机构改革。 98 年幅度最大,改变了政府职能,实行政企分开,使政府更换地为市场经济服务。 6. 调整了重要和地方的政治经济关系,更有利于调动重要和地方两个积极性。 7. 加快人大立法速度,提出依法治国方略,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论述: 坚持和完善当代中国政治制度 1. 突出弊端。主要弊端是官僚主义, 权力过分集中的现象,家长制现象,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现象和形形色色的特权现象。 2. 为何要完善。 1 )基本矛盾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2) 文革带来的破坏。3) 改革实践方面( 经济体制改革入手-政治体制改革)4) 政治文化方面 3. 如何完善(重点)即改革成果中的 7点第二章当代中国国家制度国家制度即国体, 是国家政治制度的重要方面。中国的国体是: 人民民主专政。第一节中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建立和发展一、中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建立中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建立过程 《五一宣言》,召开政协会议,成立民主联合政府。 一届政协通过了《共同纲领》( 临时宪法作用), 据此建立新民主主义国家政权。 1954 一届人大召开,改变两级政府为一级政府,国务院即重要人民政府,由人大产生, 受他监督, 对他负责。 1956 年底改造社会主义审查资料私有制――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确立(选择) 另外,以下几点也需记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行使最高国家权力, 对外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 对内统一领导国家政权。行使国家权利机关和中央行政机关的职权,兼有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和最高行政机关的双重性质。《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的国家, 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我国的新民主主义是建立在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四个民主阶级联盟上的。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质的社会, 新民主主义国家政权具有较多过渡性和不完备性。二、中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发展(非重点) -1966 年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主要特点:党的一元化领导 -1976 文革时期,该阶段为颓废期,基本不考。 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新的历史时期――伟大转折文革结束后,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逐步完善体现在哪些方面?(简答) 1. 党的领导制度得到了完善和加强。成立中央纪律检察委员会。 1982 年, 规定只设总书记。形成了中央书记处、中央政治局和政治局常委三个层次的领导制度。 2.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得到了全面恢复和加强。通过 82 年宪法 3. 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得到巩固和加强。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十六字方针。 4. 国家立法、司法、监督制度也进一步完善。第二节当代中国国家制度一、中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制度是统治阶级依据法律确定其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