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几点思考党的十八大提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任务,强调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们党立足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全局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战略工程, 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一、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 一直高度重视核心价值观的建设。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 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引领, 积极探索中国革命和建设道路与实践, 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奠定了深厚历史基础和实践基础。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以来, 我们党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大命题和战略任务。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指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在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实践基础上,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对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了全面部署, 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 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 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党的十八大报告进一步提出了“三个倡导”这一明确表述:“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进一步明确:“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 这 24 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基本遵循。”通过回顾上述历史可以看出: 首先,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其次,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立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上, 又更加内核化、凝练化和实践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 体现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 反映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 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再次,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反映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属性和价值取向。它体现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要求,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在思想和精神层面的质的规定性, 凝结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的价值表达, 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价值引领。最后,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倡导者、提出者和践行者。二、面对世界范围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形势下价值观较量的新态势, 面对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多变的新特点,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对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引领社会全面进步, 对于集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正能量,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以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作为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 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 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和总布局, 有利于激励人民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等、公正、法治作为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 反映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属性, 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精神要素和价值追求, 有利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作为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 有利于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和“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相连, 造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公民。这三个层面的价值互动,体现了社会主义价值理想与现实、当前与未来的辩证运动和发展, 共同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发展和完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培育和弘扬核心价值观, 有效整合社会意识, 是社会系统得以正常运转、社会秩序得以有效维护的重要途径, 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方面。历史和现实都表明, 构建具有强大感召力的核心价值观, 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关系国家长治久安。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 扎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 从价值层面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价值学说, 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的几点思考.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