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的发展
二、人性假设的理论与人力资源管理的模式
第1页/共49页
一、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的发展
(一)工业心理学的兴起
20世纪初期,心理学与社会学有了长足的进步,心理学发展初具规模,形成了一套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与手段,社会心理学也已发展成为独立的学科。这些学科理论的形成与发展,为管理心理学奠定了较充分的理论基础与有效的研究手段,从而使管理心理学的产生从客观需要上成为可能。
第2页/共49页
一、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的发展
(一)工业心理学的兴起
心理学知识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是从心理技术学开始的。
最早进行心理技术学研究的是“工业心理学之父”闵斯特伯格,他在1921年出版的《心理学与工业生产效率》一书中提出,心理学应着重研究三方面的问题:一是如何选择工人以适应工作的要求;二是如何安排条件使工人得到最大的满意和达到最大的效率;三是如何发挥一切有益于经济发展的影响。他这三方面的内容包括了后来的管理心理学的一些主要问题。
第3页/共49页
一、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的发展
(二)霍桑实验和人际关系学派
1924年至1932年间进行的霍桑实验及相应的人群关系理论,是管理心理学史的一项重要的里程碑。
所谓的霍桑实验,是在美国芝加哥郊外的西方电器公司的霍桑工厂进行的。霍桑工厂具有完善的娱乐设施、医疗制度和养老金制度等,但是工人仍有不满情绪,生产效率不理想。为探求其原因,一个包括多方面专家参加的小组进行了以下几个阶段的研究:
第4页/共49页
一、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的发展
(二)霍桑实验和人际关系学派
1.照明实验
研究照明条件的变化对生产效率的影响。实验前他们设想增加照明会使产量提高。
实验时,他们将实验的工人分为两组,一组为“实验组”,先后改变他们工场的照明度;另一组为“控制组”,照明始终不变。实验结果是,无论增加或减低照明度,两组的产量几乎等量上升。
梅奥等人认为工场照明不是影响生产效率的主要因素,生产效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工作人员的良好心理状态。由于工人们感到自己被挑选参加实验,有着特殊的身分,感到有人注意自己,一种被上级关注和重视的感情就会产生,从而激发出较高的工作积极性,生产率自然会一直上升。
第5页/共49页
一、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的发展
(二)霍桑实验和人际关系学派
2.福利实验
为了确定改善福利条件和工作时间等对生产效率的影响。
选定六名女工在单独的房间里从事装配继电器的工作。实验时,先是逐步增加一些福利措施,如缩短工作日、延长休息时间、免费提供茶点、实行计件工资制等,结果使产量得以提高。
两个月后,取消了一些福利措施,产量仍然继续上升。
梅奥等人认为,导致产量增加的原因不是福利,而是士气与人群关系,实验中工人之间以及工人与监工之间的融洽的人际关系是使产量持续上升的原因。
第6页/共49页
一、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的发展
(二)霍桑实验和人际关系学派
3 访谈实验
这一实验的目的是了解工人对厂方的态度。这项遍及全厂员工的访谈历时两年多,找员工个别谈话两万余人次。实验中规定访谈者少说多听,让工人任意发表意见。
访谈计划收到了意想不到的结果,工厂的产量大幅度上升。这是由于工人长期以来对工厂的不满都发泄了出来,因而心情舒畅,从而使产量上升。
第7页/共49页
一、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的发展
(二)霍桑实验和人际关系学派
4.群体实验
这项实验中梅奥选择14名男工在单独的房间内从事绕线、焊接和检验工作。工作中实行计件工资。
实验发现,产量只维持在中等水平上。
原来这个集体为维护其群体的利益,自发形成了一套自己的规范。工人之所以使产量维持在中等水平,是为了避免当局提高标准或裁减人员。
这一实验表明,工人为了维护班组内部团结,可以放弃物质利益的诱惑。梅奥由此提出“非正式群体”概念,他认为正式组织中存在着自发形成的非正式群体,这种群体有着自己的特殊规范,对其成员的行为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第8页/共49页
二、人性假设理论与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一)“经济人”的假设与X理论
“经济人”又可被称做“唯利人”与“实利人”。美国工业心理学家麦格雷戈()在他1960年出版的《企业中的人的方面》一书中率先提出“经济人”这一概念。他认为有关人性及人的行为的假设对管理行为极为重要。“经济人”的人性假设是传统管理方式的理论基础
该假设认为从享乐主义的观点出发,人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自己的私利,争取最大的经济利益,人的工作是为了获得经济报酬。麦格雷戈把这种人性观总结为X理论。
第9页/共49页
二、人性假设理论与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一)“经济人”的假设与X理论
1. X理论的假设是:
(1)人生来懒惰,他们都尽可能逃避工作
管理心理学的理论基础PPT课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