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
第一节 马克思货币需求理论
第二节 传统货币数量论
第三节 凯恩斯主义的货币需求理论
第四节 现代货币数量论
第1页/共35页
货币需求的含义
就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社会各经济主体为满足正常的生产、经营和各种经济活动需要而应该保留或占有一定货币的动机或行为。
(1)货币需求是一个存量的概念。
(2)货币需求量是有条件限制的,是一种能力与愿望的统一。
(3)现实中的货币需求不仅包括对现金的需求,而且包括对存款货币的需求。
(4)人们对货币的需求既包括了执行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职能的货币需求,也包括了执行价值贮藏手段职能的货币需求。
第2页/共35页
第一节 马克思货币需求理论
马克思:“就一定时间的流通过程来说是:商品的价格总额 / 同名货币的流通次数 = 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的货币量”这个规律是普遍适用的。
符号表示为:
公式中: P代表商品价格;Q代表商品交易量;V代表货币流通速度;M代表货币必要量。
第3页/共35页
第二节 传统货币数量论
货币数量论是关于名义总收入只决定于货币数量变动的理论,是一种历史悠久的货币理论。
包括:
现金交易说
现金余额数量说
第4页/共35页
一、现金交易说
1911年由美国经济学家欧文·费雪在其《货币购买力》一书中提出。
费雪着眼于货币的流通手段功能,认为货币旨在用以交易。他认为,如果先将存款通货除外,物价水平的决定因素包括:
①流通的货币数量。
②流通货币的效率,即货币流通速度。
③商品交易数量。
第5页/共35页
一、现金交易说
费雪交易方程式
或
其中:
右方为交易总值,左方为货币总值。
M:表示货币供给量,为自变量
V:表示货币平均流通速度,可视为常数
MV:为用以购买商品的货币总量。
Y:表示社会商品总交易量,可视为常数
P:表示一年内所交易的各种商品的加权平均价格,因变量
第6页/共35页
这一方程式反映了如下的关系:
若V与Y不变,P随M正比例变动;
若M与Y不变,P随V正比例变动;
若M与V不变,P随T反比例变动。
结论:货币数量M的变动会导致物价P同比例变动。
第7页/共35页
.货币需求函数
在货币市场均衡条件下,货币存量M等于人们愿意持有的货币量,即货币需求量,
即货币需求取决于名义国民收入,即为了满足交易需求而必须持有的货币量,故该交易方程式被称为“现金交易说”。
第8页/共35页
二、现金余额说
又叫“剑桥方程式” ,,提出的一种货币需求函数。
认为人们持有货币基于两个动机:
(1)作为交易媒介,其货币需求与名义收入成比例;
(2)财富贮藏手段:其货币需求也与名义收入成比例。
因此,经济主体愿意持有的平均货币数量或现金余额与名义收入之间存在一个稳定的比例。
第9页/共35页
剑桥方程式
(0<K<1)
M代表一国的货币供应总量;
Y代表实际国民收入或均物价水平或货币价值的倒数;
K代表人们手中经常持有的货币量(现金余额)与以货币计算的国民收入(或国民总产值)之间的比例。
第10页/共35页
经济学货币银行学货币需求PPT课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